七六三 治水蛊(1/2)
王勃的滕王阁序有言>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李郸道如今到了鄱阳,所见却不过荒草萋萋。>
而本地居民也是一个一个的面色浮肿,肚大如牛。>
这是血吸虫病。古代称为水蛊病。>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士子不愿意到南方做官的原因。>
什么瘴气啊,水蛊啊,毒蛇啊。>
这样一比对,北方就显得可爱多了。>
不过经济重心的东转南移是不可避免的。>
北方虽然更适合居住,可是战业频繁,对天灾 的抗性更大。>
百姓难道不知道南方多水蛊,多瘴气,可为什么还要不断迁徙到南方去?>
水蛊侵犯肝胆,膀胱,肠道,引起腹水,压迫内脏,往往死状凄惨,人瘦如骷髅,但是肚子大得却像怀了双胞胎。>
后世治理此病的方法是将治理水蛊的经验,方子,预治,写成了手册,并广泛传播。>
在源头上将中间宿主,钉螺尽可能的消灭。另外喝开水,下田下水穿胶鞋,也能阻止一定的传播>
如此也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
那时候的人力物力,也不算发达,却也将此病消灭,可算愚公移山的典范了。>
李郸道来自然也是照抄作业,开始为鄱阳百姓治起病来。>
只不过李郸道用的法子是中医法门。>
李郸道化作游医,铃铛响个叮当。>
说了几句治大肚子病的话。便引来了一个老农要来试试看。>
老农说着一口江西方言,李郸道也是听不懂。>
李郸道看过他的舌苔,又把了脉,腹部触诊之后,略微思量。>
随即打算用消膨散来治病。>
随后便让老农亲自抓几只大蟾蜍来。>
五月,正是蟾蜍抱对的时候,老农随便就在田中抓了拳头大的蛤蟆数只。>
李郸道也不忌讳五毒,随手抓来,往蛤蟆嘴里塞入花椒,干姜,肉桂。>
这可不是腌制蛤蟆。>
而是要去毒气,存药性。>
把蛤蟆嘴用针线缝住,放于陶罐之中。>
以六一泥封罐,以暗火烘烤,不见明火。>
不过李郸道等不了那么久,直接用的三昧真火,以其中阴火炙烤。>
打开坛子,里面的蛤蟆都变作的焦尸,干干脆脆。>
研磨成粉末,揉搓成丸子。>
老汉当场以李郸道绘画的杀蛊符咒烧化为符水为引子,服下三丸。>
三丸下去,加上符水效用,不过片刻,这人便有些便意。>
找了个没人的角落,长嘘一声,当下觉得自己的肚子好像小了一些。>
明白这位遇到高人了,老农便要请李郸道回村子里去,帮着村中患病之人,一起治理。>
李郸道便也随着而去。>
得此病者,多是十年,二十年受此折磨,无论男女,甚至牛羊畜牲,都有此病。>
虫卵又可同粪水传播,若不搞好卫生工作,便是治理好了,过段时间也会复发。>
这户村子多在鄱阳打鱼为生,也种田,但是人口稀少,受此病魔折磨极久了,许多人都说是湿邪。>
又说是鄱阳湖里有大毒蛇,里面的雾气被渔民吸收了,所以才得病。>
离着鄱阳湖稍远些的百姓发病率便没有这么高。>
这些百姓见着李郸道来了,便以为是许旌祠的道人来了。>
西山福地的道人们也都励志于攻克此病。>
但是他们并不通治理,而且符水不便宜,且道人清修,下山治病的也少,不过这村子人还是对许天师十分信仰。>
毕竟在鄱阳湖边捞食,对大湖之中的水妖要产生威慑,便有在船上挂着“许”字旗,如此入大湖深处打鱼也可平安归来。>
李郸道也不说明自己其实不是许旌祠的道人。>
只因百姓十分信任,拥戴,若是说自己是外地道人,说不定反不受信任。>
李郸道看去,这个村子竟然也有公共厕所,不过是一个小茅草屋,隔空立在湖面,直接落入鄱阳湖之中。>
而湖水下面,由于水肥,已经吸引了许多许多鱼儿。>
李郸道摇摇头。>
而又有不少渔民,将淤泥挖出,堆积在一边,恶气冲天,等着晒干,便可作肥料用。>
倒是一个好办法。>
只是这对浅水区域的水源污染太大了,而村民取水用水,不可能跑到很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必将加冕为王
一凰之疆—傻后霸上腹黑帝
玄辰剑神
王妃音动天下
宋家的傻姑娘重生了
逍遥游-月关
都不宠女儿是吧?我宠!
黄河诡事
淑女舰娘与弱受提督
腐尸王的逃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