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80、云哥儿的情书(1/2)_五代河山风月_新笔趣阁
80、云哥儿的情书(1/2)
七月初秋,天气微凉。> 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来了。> 史从云率领的大军顺着陈仓道南下,翻山越岭,后方凤翔府精锐前锋也陆陆续续到达,等他们走到凤州城北二十多里,人数已多达八千余。> 因为王景部前锋,凤翔镇牙将张建雄率三千凤翔兵精锐赶上了他们,并且按照王景的命令合兵听候史从云调遣。> 手里有兵,顿时史从云也胆子大起来,下令继续南下,兵围凤州!> 凤州是秦岭中的要道,只要周军能够攻下并扼守凤州,就能切断秦州及其周边地区与蜀地联系。> 史从云的总体战略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有很多地方根本不用费时费力,又死人伤财的去打。> 就像当年白起把赵括围在险要山地之间,赵军坚持了四十五天之后崩溃投降。> 很多人以赵军坚持四十五天来说赵括能力还行......> 其实除非白起是傻子,不然为什么要和赵军拼命?自己守着险要,易守难攻,好好围着等赵军自己饿死,自己投降多好,为什么要用秦军士兵身家性命去换死定了的赵军的命?傻子么。> 如今史从云的对蜀国战略也是这个道理,王景才会支持他。> 只要周军占据秦岭要道上的凤州,切断西面和北面诸州县与蜀国联系,那些地方就会变成飞地,从此失去与蜀国联系,四周都要面临大周的压力。> 这样,周军根本不用费时费力还死很多人去攻打西北面的秦州及其周边坚城,只要扼守凤州,那些独木难支的州县迟早要投降。> 所以此次伐蜀最重要的就是拿下凤州!> 而凤州北面门户就是武威城。> 武威城破,凤州门户大开,周军长驱直入,直达凤州城下,一切毫无阻碍。> 七月初三,史从云率八千大军,顺河谷南下,越是往南,嘉陵江越发宽阔,道路更加好走。> 武威城投降之后,周军获得大量粮草辎重,许多物资。> 史从云下令,让控鹤军士兵爽快宴饮,胡吃海喝,整军休息三日,之后才继续南下。> 此时众人都士气高涨,张牙舞爪的幡旗正随风飘扬舞动。> 南下路上,情况远超出史从云预料。> 武威大胜之后,他一直不敢向南,因为害怕蜀军还有后续兵力。> 根据情报,蜀军早在三月就往凤州周边增兵两万,即便武威城有六千多蜀军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投降或溃散,但再往南深入,说不定还会撞上大股蜀兵。> 所以他不敢冒进,而是等候后续兵力,准备聚集大军再安全南下,以防被蜀军反击。> 可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随着他们前进,沿路蜀军望风而退,沿途哨卡和堡垒人去楼空。> 蜀军才遇到控鹤军前军斥候就纷纷惊恐往后撤退,根本没有抵抗的意思,连交锋都不敢。> 于是周军一路凯歌,蜀军一路后退,就这么到了凤州城下。> 整个过程完全出乎史从云的预料,他以为蜀军多少会抵抗一下的。> 到凤州城南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 凤州处在一处三岔路口,嘉陵江和东面的一条大河在此交汇,至于那河叫什么史从云并不知道,他不是当地人,河流量不大,宽度不够,没那么出名。> 蜀军已经放弃河岸桥头的守备,完全退走。> 连木质的了望哨塔也来不及烧毁,只留下一下杂乱旗帜扎营过后被挖翻平整过的泥土,规整石块堆积起来的灶台。> 他们走得匆忙,不少帐篷也丢弃在一处灌木丛后方,来不及带走,还有来不及穿戴的头盔,足见匆忙程度和狼狈慌乱。> 周军将士哈哈大笑,得意用长矛挑着敌军的头盔走在最前面,仿佛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一般。> 一路上,史从云下令大军不准扰民,不准欺压沿途百姓。> 将士们听令,因为他们的粮食还很充足,又在武威城捞了一把油水。> 以前史从云听说过岳飞的军队饿死不抢百姓粮,冻死不拆百姓墙,还听说后来解放军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没有太多感触,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直到自己经历,自己带兵,才明白这是多难的事。> 他有时扪心自问,他能在黄河边保护百姓,可如今看来,他却无力保护更多人。> 如果真有一天,手下这支大军弹尽粮绝,他还能不能坚持自己的作为,保住自己的节操?> 其实不用问,史从云知道他做不到,这个世上也少有人能做到。> 士兵没饭吃就会哗变,到时候倒霉的绝对是他,如果真到那一步,他做不了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合院:娶秦淮茹,我摆烂就变强
我家有个玉净瓶
人在漫威,刚下车就被古一逮住
无限动漫商城
重生之政道风流
腹黑BOSS:拐个娇妻回家宠
修真从挖灵石开始
我的人设震惊世界
风里希
岁末清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