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安排(3/5)
清川一道回大梁,到时候便有分晓。”>
史从云点头,看向同样没有走的孟玄喆,开玩笑道:“太子不走,是不是也想到这事了。”>
孟玄喆慌乱道:“不敢不敢,陛下......大帅可别这么叫我,下官确实是想说这件事,大梁有大梁的祥瑞,蜀地也需有蜀地的祥瑞啊,大帅如果不嫌弃,这件事我可以代劳。”>
史从云觉得他有趣,也是个聪明人,便道:“行,那你去办,我给你钱财和人手。”>
孟玄喆激动得连连感谢。>
随后两人才退出去,等他们走后,史从云长呼口气,瘫坐在上首的宝座上,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复杂形势和可能的种种变数。>
自唐中晚期开始,局势已经非常像汉初时候的局面,朝廷控制的地方有限,节度使就像那些掌握一方财政大权、有独立兵权的异性诸侯王,皇帝要调他们的兵必须付出代价。>
比如最后刘邦要求韩信,彭越等诸侯王合兵灭项羽时,他们根本不来,只有加封封地地为条件他们才来;后来刘邦平叛,调彭越也调不动。>
其实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和酿成如今这样局面只有一步之遥,是内外交困。>
当时刘邦年纪六十,万一他突然一死,他那十几岁的儿子根本不可能管得住连刘邦自己都调不动的异姓诸侯王,局面很快会变成唐末到如今的模样,天下再度分崩离析。>
安史之乱逐渐安定下来后的唐朝情况也和那时非常像,节度使有各自兵权、财权,就相当于汉初的异姓诸侯王,有的地方甚至更过,皇帝想调用他们的兵要付出很大代价。>
唐中晚期有不少皇帝也想努力收回节度使的权力,但他们都没做成。>
越发往后,情况越发严重,到了晚期甚至更加积重难返,加之朝廷也昏招频出,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把大唐帝国送入坟墓。>
唐末几个皇帝的作为影响不只是在当时,乃至如今已过百年后都非常明显。>
有人说辽国是仿效唐朝,是继承唐朝,可人家自己是不认的。>
他们的皇帝直接说自己要做汉高祖。>
赵匡胤想迁都也说要效仿周、汉故事,跳过了唐朝。>
这些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唐朝末期作实在太丢人了,不得人心。>
唐朝的辉煌在后人看来是距离产生美,后人看到的那张巨大无比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地图,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疆域,持续时间短,武则天时代就快速大幅缩水,在当时影响力没那么大。>
后人对唐宋的向往和憧憬更多是因为唐诗、宋词的流传,以及对唐朝的辉煌时刻的定格。>
但在这个距离唐朝还很近的时代,面对刚因各种丢脸操作覆灭的大唐王朝,其实人们的印象并没有那么好.......>
历史是需要沉淀的,正因为相距遥远才会产生美。>
唐末真的干了很多令人没法原谅的事,为调动外部兵力来平定内部叛乱,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比如唐末皇帝为调党项人来平叛,条件是让党项人自由洗劫都城洛阳及其周围百姓,让洛阳遭受重创,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惨遭毒害;>
比如调沙陀人和鞑靼人平叛,条件是把河东大片土地都赏(卖)给他们。>
这些行为本质上和大清药丸的时所做的那些割地、卖国等没什么区别;如果理解后人对大清的情感,也就明白刚从唐末走过来的人们对大唐的情感了,绝不是像后人那样充满憧憬和敬佩。>
而这些作为不仅是降低唐王朝权威,也让天下还抱一丝希望的人对唐王朝失望到底。>
影响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很多兵强马壮的节度使也还沉浸在唐朝末期的状态,自己不造反已经是给皇帝面子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要登基安抚四方,整合天下是很难的,外部压力,比如北汉,南唐,南汉,辽国等的压力只是其一,更大的压力还有内部的节度使们。>
所以史从云在心里不断谨慎思考,必需做好万全的安排。>
.........>
当天晚上,他回到宫殿里,小黄花服侍他睡觉。>
第二天,刘清川负责护送孟昶一家从水路顺江而下,到达大江,准备走大江去大梁,魏仁浦也和他一道。>
令史从云没想到的是,当孟昶一家数十人在士兵护送之下登上齐云战船后,沿岸居然有密密麻麻的百姓哭着沿江送他。>
孟昶自己也大为感动,趴在栏杆上哭起来。>
史从云骑马远远在江边山坡上看着,眉头逐渐皱起来。>
孟昶登基前期确实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他的奢侈 是中年后才开始的,有人感激他不算奇怪。>
不过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哑小姐请借一生说话
花滑 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
仙医狂婿
星际破晓:女兵
莽荒王座
透视小村医
8亿聘金:帝少的蚀骨烈爱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罪爱新娘哪里逃
我都修魔了,谁还惯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