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诗会扬名(4000字大章)(2/3)
,这个令叶绍翁得以传世扬名的佳句,却并非叶诗人的原创,它的版权应该归于宋代的另一位诗人,有着南宁“中兴四大诗人”之誉的陆游。
陆游一声写了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在陆游海量诗作中,有一首名叫《马上作》的短诗,就被淹没在他创作的诗歌海洋中。其诗曰: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叶绍翁只是对陆游的“一枝红杏出墙头”来个一字之改,就成就了一首千古名篇。
这样一首千古名片,别说是在这里了,就算是去了唐朝,也能够在唐诗中占上一页了。
赵佶赞赏道:“李小娘子说的不错,此诗当是一首名传千古的好诗。”
看着站在下面的大官人,赵佶好奇的问道:“你是哪里人?”
西门庆道:“草民西门庆,东平府阳谷县人。”
“可有功名?”
“还未有功名。”
听到没有功名,赵佶也没有在意,笑着说道:“你有如此才华,不进朝堂可惜了。”
西门庆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时候不说,要比说话要强。
看到西门庆淡然的神色,赵佶点了点头,说道:“其他人还有没有新作,若是有的话,不妨念出来让朕听一听,若是没有的话,那这题的魁首就是西门庆了。”
在场的人谁也不傻子,在这样一首杏花诗在前,作再多的诗也是无用,除非能够作出超过这一首的杏花诗,不然都是枉然。
没有人出去,不过一群人却是议论了起来。
“这人是谁?是哪家的才子?”
“西门庆?没听说过啊”
“这首杏花诗还真是好,连李小娘子都说有名传千古之意,真是厉害!”
……
赵佶见状,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一题便算过了,继续下一题吧!”
李邦彦连忙挥手让人将箱子拿了过来,赵佶随意的抓了一个,交给了李邦彦。
李邦彦接过之后,打开看了看,然后大声说道:“这一题的题目是:浣溪沙。”
“什么?”
“要以浣溪沙为词牌名吗?”
“哎,刘兄,这浣溪沙如何做啊?”
“是啊,有晏大家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在,浣溪沙还如何做啊。”
晏大家,也就是晏殊。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乃是浣溪沙的巅峰之作,晏殊写过浣溪沙之后,浣溪沙就再也没有了超越之作。
如今想要再以这个为词牌名重新作词,想要超越实属不可能,只要水准不那么低贻笑大方就可以了。
晏殊此人,最是喜欢令词,有专攻令词第一人之称。第一百六十六章
“好诗!”
“真是好诗!”
听到这诗,周围的人纷纷击掌叫好,就连赵佶也是点了点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一首意境幽美的杏花诗,可见这蔡鞗还是颇有些才气。
赵佶本就是文学皇帝,诗词字画,那是样样精通,这诗好不好,他还是能鉴赏出来的。
这诗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赵佶低吟了几句,然后便笑道:“果然不愧是蔡学士之子,颇有几分才气,好!”
在场的人在听到蔡鞗的来历之后,有的虽然吃惊,但不屑之人倒是没有几个。
蔡京在官场上虽然名气不好,但是蔡鞗在汴梁城的名声倒是不坏,不光不坏,还有着才子之名。
而且此时的蔡京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支持蔡京的政治主张,此时还没有六贼之首的名声。
听到周围的称赞声,蔡鞗神色淡淡,嘴角却带着一抹笑意。
为了准备这杏花诗会,他从半年前就开始琢磨各类诗词,还和自家父亲和兄长探讨过多次,为的就是能够在这杏花诗会上拿下魁首。
这杏花诗也是他和父兄多次修改之后才有的,现在看来,这诗果然不错,连官家都赞不绝口,那茂德帝姬应当也会拜在自己的文才之下吧?
想到此,他一展玉扇,目光放至远处,想要看看赵福金的痴迷神色。
西门庆见状,连忙站出来说道:“陛下,草民也想出来了,还请陛下鉴赏!”
也幸好现在是在宋朝,而不是动不动就下跪的清朝,不然光是下跪,就够让人恶心的了。
要是真到了清朝,那没说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反。
谁还去官场上当官啊,那不是找虐吗。
看到有人作好了,赵佶也是好奇的说道:“哦?说出来听听。”
大官人诺了一声,然后便环视了一圈四周在众人的视线中走了两部,然后才吟道: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全场寂静,目瞪口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空情缘之唯爱今生
末世大枭雄
修罗狂圣
我在求生综艺里打脸黑粉
我成了大明勋戚
幽冥鬼皇
大周武魂
溺宠毒医王妃
辉夜有点可爱怎么办
女人你是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