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59章 辽国形势(2/2)

景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为后来辽圣宗时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首先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如追尊耶律李胡为皇帝、不对政敌不肆杀戮等。

二是任用耶律屋质、耶律贤适、高勋、郭袭、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贤臣良将,与民休息,虚心纳谏求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清吏治、宽减刑法。复设登闻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对百姓加以安抚。

因而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对宋的战争略占上风,使辽朝重新走向强盛,景宗是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此时耶律贤,刚刚讨伐乌古回来,萧干志得意满,可耶律贤却毫不在意,却也在不经意间表现出雄心。

北宋开国后,郭浩致力南方,除在燕云问题上外,未与辽朝发生冲突,双方大体和睦。

而乌古又作乌古里、于厥、于厥里、于骨里,有人认为“妪厥律”为乌古之别译。

来源于南北朝时的乌洛侯,唐时为室韦中的乌罗护部,唐末,室韦族解体,以部名独立活动。

辽时,居地东接室韦部,西邻敌烈、蒙古,南与契丹族地相邻,大体上以海勒水,后世今海拉尔河为中心,包有额尔古纳河及呼伦湖以东一带地。

内有乌古部与三河乌古部之分,它与敌烈同为契丹北边的大部族,以游牧、渔猎为生。

阿保机叔父述澜为夷离堇时,已开始北征于厥,阿保机任挞马狘沙里后,又对其进行征讨。

后经过多次战斗,它才被迫向契丹国称臣纳贡,然有辽一代,乌古部对辽时叛时服,因此乌古部节度使多以契丹人为之。

为了分而治之,阿保机从降服的乌古人中取六千户置涅离部,亦称乌古涅刺部。

辽神册六年又从涅离部中拨出一部分别置图鲁部,皆为阿保机所统18部的成员,分属西南路招讨司和东北路统军司。

辽圣宗中期后,乌古与敌烈常连兵抗辽,圣宗又以俘获的乌古部人置斡突蛊乌古部,成为圣宗时的契丹三十四部之一,戍黑山北。

辽末生女真崛起,契丹贵族为了“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制”,将留居故地的乌古人与敌烈部东迁到乌纳水,“以扼北边之冲”。

辽亡,乌古人除有一部分参加耶律大石的西征外,余多归服女真,金末元初,逐渐融合入女真、蒙古之内。

所以辽和乌古的关系,就像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一样,始终没有真正降服。

不同的是,中原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崛起的时候,而乌古则是始终被打压,没有真正成气候。

喜欢更宋请大家收藏:(..)更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不明不清 大乾执剑人 不眠之夜 风起龙城 在美综成为传说 万界魔帝 快穿之咸鱼立志翻身 都市奇门神医付心寒姚婉清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希泊尼战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