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5章(3/3)

绕道走的策略,在茶叶买卖中绝少与他较量,这样两人才保持住了以礼相待的君子之交。而设在泾阳城内的另一家茶庄的东家马合盛,在与邓监堂的交往中,却采取两雄不能并存的方法。马合盛以经营泾砖成名。他经营茶叶很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对茶叶制作把关严格。买茶必须在春天,收购产于高山的头茶七八成,子茶不过两三成,而一般商家则是头子各半,他家的茶质量因此高过别家一筹,使他的茶叶在民众中有口皆碑,远走口外。吴尉文对他格外看重,学着他的样儿做茶叶买卖,很快成为与马合盛齐名的大茶商。他们每一次向西北偏远地区运茶,都是上百峰骆驼组成浩浩荡荡大军,一路走来,驼铃叮当,前呼后拥,蔚为壮观。

邓监堂由于贪快求多,对时局缺乏敏感,最后败在马合盛手下。

现邓监堂成为周莹旗下一员主将,把裕兴重总号下的各地茶庄分号总揽在手,这又燃起了他创业的激情和渴望做茶商老大的雄心。为了实现一番抱负,他事必躬亲,不辞辛苦,走南闯北,放开手脚干了起来。为了把滞销的茶叶保住,他冒不测风险,硬是顶住压力,坚持囤库待机,因为他深知“贵极反贱,贱极则复贵”的价格反弹规律,只要顶住眼前的一时萧条,就会否极泰来。正如他所预料,时过九月,茶价突然上升,再次出现一日三变的行情,裕兴重和其旗下分号积库茶叶,眨眼物以稀为贵,赶在新茶上市前大好商机,一销而空,不经意间为周莹赚回了四百万两银子。各地分号凡遵照他指示,囤茶于库待机而销的,都赚了钱,而且赚得钵满盆溢。那一年,周莹奖励赚钱茶叶分号的掌柜店员时,破格重赏了邓监堂一院建筑面积为六千二百平方尺的住宅,奖银八万五千两,玉如意两柄,佛手一对。邓监堂费尽心血创制的“天泰牌”泾砖商标,成为陇地牧民眼里的名牌。他一改败于马合盛时贪多求快的毛病,在经营上稳扎稳打,锐意进取,使裕兴重名气日盛,后期压倒了马合盛,占据了陕西茶商的头把交椅。马合盛败在邓监堂手下,愤愤不平中,把在泾阳的总店搬回了他的老家民勤县,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死他也没想明白,周莹到底用啥法子把邓监堂变成了一个非凡的茶商。

周莹为把陕西安康的紫阳茶、汉中的午子仙毫茶叶推向市场,从根本上改变陕、甘、宁、青、新等地区茶叶市场上被江南原茶和云南普茶统治地位的状况。她对邓监堂说:“咱陕西产茶叶质量和江南茶云南茶相比,在加工工艺上大同小异,陕西茶叶曾远销甘、宁、青、新等地区及中亚一些国家。自从明朝初年,咱陕西泾阳人创造了‘茯砖茶’,由于是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在明清时期六百余年间先后生产的‘马合盛’‘泰合诚’深受西部地区青睐,被誉为‘中国官茶妈祖’‘丝绸之路名茶’。后来人家云南普茶从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到西藏左贡、昌都抵拉萨,然后继续前行把普茶销往缅甸、不丹,经尼泊尔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可咱陕西人抱残守缺,一条路走到黑,茶叶生意越做越小,到如今连老祖宗给留下的财富也当成石头抛在山旮旯里晒着,任其自生自灭,搞舍近求远劳民伤财贩运江南茶叶的买卖。经过这次茶叶价格暴跌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些什么教训,值得认真思考一下,不然,过不了两年,我们还会犯同样出力不讨好的错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成长特烦恼 我只想安心修仙 我必须同阶无敌 我的性感女总裁 天不授 大玄师 走阴女 我真是大土豪 都市之至尊狂兵 万僵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