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1/3)
听到陈暮有办法帮袁家弄两个太守,袁隗欣然同意。>
对于他来说,不同意那是傻子。>
他当时候甚至还在心里想,这个尚书令得多傻,才会提出这样的利益交换?>
拿一个太守换两个太守,只是为了自己留下来的政策顺利实施?>
呵呵。>
碰上这样的事情,袁隗做梦都能笑醒来。>
简直是血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会这么想,是因为袁隗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今政局稳定,海内承平,大汉完全没有任何要灭亡的迹象。>
事实上,即便是原本历史上的东汉,也完全没有到皇朝末路的时候。>
纵观历朝历代,所有王朝崩溃,都离不开几点。>
一,王朝失去了民心,起义不断,如秦末和元末。>
二,天灾 以及外敌入侵,如宋末和明末。>
三,皇帝大权旁落,各地军阀无数,如晋末和唐末。>
特别是晋末和唐末后期催生出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可见地方势力有多混乱。>
而东汉呢?>
虽然也有起义,但除了黄巾之乱,基本没有威胁到统治的大规模反抗。>
天灾 和外敌入侵更无从谈起,天灾虽有,却不是很多,动摇不了根基。>
至于外敌,除了并州以外,幽州和凉州的外族势力,基本都被地方军阀打成死狗。>
皇权旁落也不可能,因为汉灵帝还掌着权,局势也还算稳当,不然的话,他不会脑残到收税。>
而且即便收了税,在他死前也没发生太大的动乱,就可想而知汉末都没有这些问题。>
要不然为什么说其它朝代都以弱亡,唯独汉以强亡?>
那是因为汉朝真的不该亡。>
如果没有董卓的话,正常情况下,哪怕刘辩刘协少年继位,依靠朝廷那一批老臣,完全可以度过这段困难时期,等皇帝长大后掌控权力。>
更何况现在汉灵帝还没死。>
所以在袁隗看来,如果有人跟他说大汉国祚就这几年的事情,估计袁隗会把他当神经病看待。>
而且不止是他,几乎天下的人都这么想。>
当初陈暮跟刘备说起这件事情,那还是黄巾之乱,大汉江山摇摇欲坠的时候,结果刘备的反应充满了不敢置信,就代表了现在大部分人的想法。>
因此袁隗根本想象不到,未来会发生那样的变故,听到陈暮的请求之后,几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就答应了。>
这就是因为两人站的视角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同。>
陈暮看到了江山变迁,要把未来的对手弄走。>
袁隗以为江山稳固,想要让子孙升迁。>
目光的长远,决定了未来变化。>
在陈暮走后,袁隗就立即派人去把袁术叫来。>
之所以叫袁术不叫袁绍,是因为两个人不对付,关系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好。>
袁术曾经公然说:“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
当众骂袁绍是自己的家奴,完全不把袁绍当兄弟,可见二人关系有多恶劣。>
因此袁隗为了防止二人见面吵架,只能一个一个地喊来,而且必须先叫嫡子袁术,不然袁术知道了肯定会闹。>
当袁术来到袁隗的府邸,看到袁隗正在湖心亭钓鱼,有些散漫地道:“叔父,叫吾来何事?”>
袁隗淡淡地道:“公路,我欲把你调出京城,去外地做太守,你觉得如何?”>
袁术惊讶道:“叔父有门路?”>
其实虎贲中郎将也不是完全没有权力,《汉官典职》曰: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千五百人。>
然而相比于人家北军的中郎将执掌数万人,袁术这个虎贲中郎将其实就是个看大门的,管1000多人的皇宫外围宿卫禁军,权力也就那样,而且不是那么自由。>
所以袁术早就不想干了,只是碍于这个职位是袁家倾尽全力才弄上去的,不得不继续做下去。>
听到自己要外放太守,去地方当土皇帝,袁术当然开心。>
“嗯。”>
袁隗点点头道:“不过也没有十成把握,我叫你过来,只是让你做好心理准备,看你愿不愿去。”>
“愿意,当然愿意,天天看宫门,我早就嫌烦了,只是不知是何地?”>
袁术毫不犹豫同意。>
袁隗便说道:“愿意就好,如无意外,应当是长沙郡。”>
“长沙郡?”>
袁术心中窃喜,那地方好呀,天高皇帝远,而且非常富庶,是个好地方,当下高兴地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徒弟你惹不起
一卦天下
骗妻成婚,腹黑总裁太危险
我靠美貌征服娱乐圈
上兵血途
闪婚厚爱:误惹BOSS大人
神魂丹帝
唐门天师
都市大巫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