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些历史资料(1/6)

ps:我近期看的一些书无用不要看。

总序1年的江湖

东晋立国11年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沧海一粟而已但是对于中国历史却是一记重重的记号:

东晋及以前儒、佛、道三教或创立、或传入中国并在两晋时期基本定型自此直至清朝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精神状态百家争鸣状态到此真正终结。

东晋以前各朝代尽管纷纷纭纭但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始终是华夏族人也就是所谓的汉族人东晋开始直到清朝汉族人在政治上就不再占绝对统治地位或是皇帝有所谓“胡、越”血统或是汉人朝廷偏居一隅。

东晋之前中国社会阶层分立严重寒族与士族不通婚平民想提高地位只有高喊“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起来造反当皇帝这一前途东晋衣冠南渡之后阶层融合之路才有可能打通出身寒族之人才能跻身百官之列直至终于确定科举制度人人有机会当官出头。

古语说:“五世其昌”如果自秦朝统一中国算起、历汉、三国、西晋到东晋中国所谓封建王朝正是五世中华文明历经青春期的彷徨之后终于国有定型创造了中华一千多年国家体制创造出几代文明盛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舍我其谁?

所以尽管东晋朝廷始终风雨飘游但必须承认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大时代。

这个时代是转型的时代:国土分裂阶层分化文化变型体制变革……

每一段历史都是当代史东晋的时代与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有许多地方异曲同工。身处这样的大时代每个人对于个人的、国家的前途变数都无法掌握前途多歧路歧路亡羊安知羊之所之也?

所以这样的时代一定是英雄辈出时代;这样的时代是值得长袖擅舞的时代;

杜甫诗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数风流人物还是东晋最多:王导、王敦、桓温、谢安、王羲之……文采武略灿若流星。

佛家禅语说:“从来处来向去处去”历史人物的归途往往就是我们的前景。

“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

随着日月推移歧路渐少羊在何路不难追踪家国前景也将隐约可见了。烟花落幕后英雄散去时每一个大时代的人都将成为残迹偶尔还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非供人赏玩而已。

第一个人物谢安

一、一个偶然的机遇。

公元6年的夏天东晋部队打了一个败战虽然只损失了15人但总指挥谢万不仅被革职而且被贬为庶人永远不能再当官。虽然合情合理但真是有点小题大做了。陈郡谢家面临灭顶之灾这下满朝文武不干了劝说的人络绎不绝跑到谢家要谢家的老四出山。

为什么满朝文武这么紧张谢家?因为谢家如果沉下去他们的地位也不保了。

在他们这个年代最有权有势的人是当朝大司马桓温在名义上他是全国三军总司令并且掌握全国近一半地方的实权但是未能染指中央政府实权除此之外拱卫都的周边大区豫州和徐州军政实权也不在手中特别是豫州它是谢家经营十多年的领地桓温用了许多手段始终不能拿下。在强势的桓温势力面前中央政府和豫、徐两州互为依靠取得与桓温的恐怖平衡现在豫州谢家被拿下大司马可以推荐人马代替甚至直接“代管”而实际上如果桓温开口也真没有理由也没有人敢拒绝他。所以目前的情况对东晋皇室和各个名门大户来说人人自危。

能挽救时局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谢家的老四谢安。

谢安这年4岁按我们现在45岁还可以评“十佳青年”的惯例来说他还年轻可是放在17年前中国人的寿命普通只有五十多岁的情况下他已经是中老年了而且更糟的是谢安还从来没有当过高官只有年轻时候当过1个月的小官按照现在“年轻化、专业化”用人标准他当初级公务员都没资格。

但是他有资历。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个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后来严格的选官制度还没有成型年龄根本不是问题如果算上之前姜太公7岁才出来上班的经历4岁真的还是风华正茂年纪在那个年代当官最重要的条件是候选人的名声响在遥远的古代传媒业非常不达口头传播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传播形式虽然据戈公振说从汉代开始就有《邸报》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物证据但从唐人记录来看邸报其实只是政府传单而已。所以一个人成名非常不容易基本上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写文章让人传抄二是行为放达出位就跟现在网络红人芙蓉姐姐一样。但是成名之后还能当上官还有一个很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个向皇帝推荐你。尽管当时选拔人才从汉代起就规定地方官有荐举人才的义务但是大家都知道不民主的社会一定会存在惰政更何况当时社会为了杜绝官员在选拔人才方面应付了事还规定了一个连坐制度就是你推举的人才将来出了事推荐人也要承担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利益相关没有什么人会没事找事冒险推荐个不相干的人上位因此这个看起来很周全的制度实际上就催使了人才选拔制度变成了裙带关系制度大家亲戚之间互相推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势相互扶持。久而久之掌权的大家族以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完美系统 鹰派大佬 文娱先锋 豪门后妈在娃综靠反向贴贴爆火了 血啸江湖 报告夫人,傅总他偷偷用命爱你 我和白富美的荒岛求生 王者之剑仙荣耀 青春的死胡同 重生之大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