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1/3)

宋国秋和坐下后,收回看着大殿内的眼光,仔细看了看自己的座位和考桌。

考桌不大,一方矮几,一团坐榻。考桌之上,有一方盛满浓墨的墨砚,一方古朴简单的石镇纸,还有一小本册子,上面印着《秋考学子启》。

秋和打开册子,细细看了会儿,很快就看完了。上面都是本次秋考要注意的事项,内容很简单。

册子的结尾,有一行十分遒劲有力的古楷写着:

“海阔任鱼跃,花开彼岸天。宗华大学宫,听请英才延。”

秋和看完册子,抬起头,发现,果然陆续抬起头的学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斗志,应该是被册子里最后的那句小题词大大激励了。

半刻之后,秋考大钟再次然然敲响,一声古老悠扬的钟声从大殿外面直直传到殿内,顷刻间,离宫苑中,大殿之内,万名宗华学子立即提笔,伏身埋头,开始了宗华七十年的大秋考。

离宫苑大殿内,万名学子低头认真作答考卷,安静无比,只有笔墨纸砚互相碰撞的声音,轻轻地书写声一阵又一阵,在大殿里回扬了一圈又一圈。

宋国秋和也打开了考卷,从怀里掏出了释真如给他准备的毛笔,开始看题。仅入京三天,便听到众多人对秋考考卷的形容是如何恐怖刁钻,秋和有时也会听的汗颜。何况,还发现了自己许多书都未曾看过,有一些担心。

但也仅仅是微微担心。

而且,这种心里微微悬着的担心,在他打开秋考考卷的那一瞬间,重新踏踏实实地落入了内心,厚厚地覆盖起来,再也没有悬起来过。

原来,考卷上开题一页,便是各种各样的典籍诵写。足足有五大张考卷皆几乎是三大张白纸,只有微微几句问题提词。

秋和随手翻起一页纸,一看题目,上面写着《坛经》。

一阵熟悉无比的感觉。打开细看题目内容,果然,这正是十一岁那年背的经,正是在”佛十三经“里。

他继续往卷子后面看,在一个角落随意选了一道题,一看名字,是《史通》。秋和再次确认,他在十一岁时就完整地将它讲给了师傅听了。

秋和没有停下他的动作,还是一张张纸拿出来看。

然后就发现,《茶经》,正是十一岁那年抽出来的第一本书,给师傅讲完了;《杂阿含经》,十一岁的时候背了两遍;《心经》,十二岁的时候因为喜欢看,没花多久功夫就背完了,看了四五遍;

《周易参同契》,九岁的时候迷迷糊糊给师傅讲完了;《黄庭内景经》,七岁那年发病的时候学的,十分记忆犹新......

而最后面那几张卷子,竟然还都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题——诸如“打铁的注意事项”、“

他就坐在桌案前,翻开一张张试卷,又一张张的翻回去。

秋和从一开始的震惊到逐步确认了自己的猜想。

秋和一看那些书名,心里已经完全笃定了。《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仪礼》、《周易》、《尔雅》......

没错,这些书,全都是在十一岁刚开始背书后的那两年就背完了。

宋国秋和从来没有这么震惊过。他看起来还是呆呆的,没有什么表情,但是他内心已经开始有一些波澜了。

考场中的红衣司员都远远地看着秋和,觉得很是纳闷儿。不知道秋和究竟要找些什么,都暗暗地在想秋和是在做些什么。

秋和翻到最开始那一张卷子,再次重复起动作。

一张张试卷翻看着,《老子》、《庄子》、《列子》、《四十二章经》......

无一例外,全都背过,一本本清晰可见地烙印在秋和的脑海里。

更为关键的是,在最后几张卷子上的那些开放试题,全都是关于自己打小就做过的事情——砍柴、挑水、打铁、打拳、画画、下棋、古琴、箫笛......

他终于确认了自己都有些震惊的那个事实——他很可能,正好已经把秋考卷上要考的书,都看完了。

......

秋和愣在了桌案面前,开始回想起一幕幕小时候念书的过往。

开始的第一年,他很多字都不认识,每天都揪着师傅的衣服问生字怎么念,师傅也是不厌其烦地教他念字,但从未对这些书讲过太多。

长大后,师傅给了那一箱子书,更是直接对自己说,不求甚解就好。

师傅常常是说,“这是经,不需师傅讲。你先背,记住最重要,长大以后,你就懂这些东西了。”

后来,他基本没什么字不会念了,都是自己在看书,天天看,日日看,从来也不会嫌累。

他一直以为那些书经只是找寻师兄的敲门砖,没有想过太多。今天真正秋考之后,才发现,他看的书真的就是找师兄们的敲门砖,更为关键的是,他看的不仅一点点。

他看完了宗华学子们所要秋考的所有书经。

怪不得师傅让自己看那么多书,还让自己学了那么多技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玄荒之王 魔改大唐 无敌幸运帝 科技证道 医女狂炸天:万毒小魔妃 亮剑:独自发展,开局连升十级 锋神高球 留洋手记:造梦先驱 无敌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锁骨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