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五丈原(1/3)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到达汉中任职,观察山川形胜,认为这时正是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唯恐错失良机,酿成千载遗恨,于是写下了这句诗。>
到了宋孝宗淳熙十三年,陆游六十一岁,罢官已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蛰居。见山河破碎,中原未复,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又写下另一句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王笑置身大散关,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悲愤。>
他不愿重演历史的旧事,也不愿以后报国欲死无战场。>
既来了,战场便在眼前,战便是了。>
计划没有尽如人愿,三路出兵,子午道的西军败了,褒斜道遇到的情况比想像中严峻。>
哪怕艾胜楠带了一支兵马穿过山林小路支援瑞军,唐苙与李鸿基也很可能无法按时赶来。>
而王笑携带的粮草已经告罄。>
不论另两路输赢如何,陈仓道这一路,他决定亲自与博洛决一死战。>
“把我的旗帜展开……”>
吹角连营,一列列兵士走出大散关。>
王笑注目看向战场,士卒们的军容气势落入他眼里,他的目光又一点点自信起来。>
这一仗哪怕没有奇兵,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击败博洛。>
对手的底气虚不虚,他已经能够从排兵布阵中感受到。>
~~>
博洛站上战台,抬起千里镜看去,见到对面的帅旗上“大楚靖安王”几个大字,心里莫名地蒙上一层不安。>
他一直知道陈仓道这支敌军是王笑统领的,但心里又带着一点小侥幸。>
——也许王笑真的在济南养病呢?也许王笑亲自攻打太原去了呢?>
毕竟没亮明旗号之前,这小子有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但现在看来,王笑真的是‘暗度陈仓’了,偏偏是自己跟他对阵。>
本来,大散关上的这支兵马给博洛的感觉就是一支稍强一点的瑞军。但今天王笑的旗号一亮出来,他们的阵容气势似乎忽然间有了变化,成了楚军。>
这种变化博洛不明白如何表述,就是觉得……对方的精神气不一样了。>
就像是有人许诺给一个山贼许多银子,要求他去打架,山贼本来半信半疑,但这旗号一亮出来,他就决定拼命去干架了……>
博洛甩了甩头,把脑子里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挥散。>
打就打吧,现在清军分明是势力更强盛的一方。>
一万余人在陈仓城外的郊野排开阵线,擂起战鼓,等着楚军逼近。>
旌旗摇摆,杀喊声动……>
战场上,双方士兵杀在一起,一开始彼此的伤亡都差不多。>
这对于王笑是可以接受的结果,这一次他麾下的士卒毕竟不是磨砺好的精兵。>
博洛却觉得出忽意料,虽然他还是兵力占优的一方,但以往每次与王笑交手,对方从来都藏着什么别的阴谋诡计。连开战时都不能占据优势,让他感到有些不安……>
~~>
子午道,李鸿基一路逃了百余里,终于稳住阵脚。收拢残军,竟还剩一万余人。>
他很有溃败的经验,不论是以前跟着唐中元还是现在跟着张献忠的时候,一溃败就只剩数十人在身边的情况多了。>
但这次也是多亏了子午道的地势,丢盔卸甲的西军也没地方跑,所以让他留下了这么多人。>
整理好残军,李鸿基大马金刀地坐在地上,对这次的失败根本不以为意。>
若是这点意志力都没有,他早回家种田了。>
主要也是家里没田。>
他的副将冯化龙凑上前问道:“将军,要不回去吧?”>
“回哪去?”>
冯化龙眼珠子一转,低声道:“汉中?”>
“批嘴给你扇扯!”李鸿基骂道,“这种不讲道义的事老子能干吗?说好的我们攻下子午关,唐苙把汉中让出来。现在去抢汉中算个球,你把亏人当摔包子!”>
“可这种地势,再打下去就危险了。”>
“老子怕危险吗?”李鸿基道:“你当唐苙是傻的?他为啥和我们谈?因为他要带兵打回西安,我们要是不进子午道,趁他一走就能攻汉中了。但现在,我们要敢退,他派人把子午道出口一堵,我们就完球了。”>
冯化龙不由眼一瞪,惊道:“那我们不是中计了、被堵在这子午道里?!”>
“怕什么?唐家还是讲道义的,不然我们当年能跟着他们这么久?现在要想好过,就得把子午关打下来,让建虏也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名门公敌1谢先生,晚上见!
上错床,喂了狼!
男人都是孩子方山木胡盼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无上皇座
灵武帝君
误惹恶魔校草
画罪师
三国我当皇帝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