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章 再行襄阳(1/2)
襄阳城西。
“梁爷,这就是李氏粮行东家的府邸。”一顶小轿外,王明(曾大寿弟子)半弯着腰,低头在轿子窗口边,指着不远处一座门庭气派不凡的宅院恭声向着轿内安坐的梁纲介绍道。
这不就是那小丫头的家么?梁纲愕然中,真是万万没想到,三家粮行中选出的一个竟然就是故人。
此时距离石门山之战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十天前随着大批药材和三名大夫的赶到,在战事中受伤的轻重伤病员都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医治。梁纲在后山又呆了几天,处理好抚恤等事,见所有事情都已经上了正轨,便随着西天大乘教的联络员亲自来襄阳走了一趟。
一、他要和宋之清等人商量一下粮食问题;
二、他要看看陈广亮是不是已经回来了;
三、他要瞧瞧姬家兄弟伤养的如何了。
四、他要寻个机会将刘家连根拔起,以除后患。
到襄阳的第一天夜里他到陈和轩家看了看,陈广亮还没有回来,但是寄了封书信到,说宣城之事已经办妥,现在人已到了佛山。
广东佛山距离澳门,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濠镜近在咫尺,从时间上算可以说陈广亮前期的行程还是相当顺利的。
了解了一番情况后,梁纲就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第一点上。粮食问题一点都来不得疏心大意。宋之清的解释他听得进耳,知道人家说的是真话。以江北四县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光明正大还是偷偷摸摸,大规模运送的成功几率都非常小。
可不运粮食又怎么办,清兵主力虽然缩回了光化县城,可是石碑岭大营却还保持着,里面驻扎了整整五百人,完全遏制了梁纲从东面获取粮食的可能。(五百清兵是威胁不到梁纲的人马,但是却可以让梁纲在外面抢来、勒索来的东西无法安稳的运进山里去)
而去西面和北面则需要穿过相当长的一段山路,南面又是汉江……
难道真要放走那些俘虏?一千三百来人呢,放出去不是白白给清兵增强兵力么?而且损失这么多的劳动力,梁纲也感觉心疼得慌。
不愿走那条路的梁纲打定了注意要在冬季来临前捣弄一批粮食进山,与宋之清等人详细商量了一番,又查看了多番情况,终于把目标打到了襄阳城的三家粮行身上。
偌大的襄阳城自然不会只有三家粮行,可是在郧阳府做生意的或是说在光化县以西的均县、均州两地做粮食生意的商户总共就只有三家。
而这里面真正在郧阳府也有店铺的就只有两家。盖是因为郧阳府实在太乱了些,不但匪多,他兵大爷也多,乱民、流民更多,而做粮行却又偏偏是个敏感问题,每当遇事,遭殃的必有粮行无疑。所以久而久之下,郧阳府粮行虽然盈利多,可根基不深或是说在官面上没太大影响力的粮商却都不去郧阳府做生意了。襄阳府的粮商大多是往河南或是往宜昌、四川那边去。
三家中,梁纲选来选去选中李氏粮行,原因是最近这李家惹上了些麻烦。德安府安陆的一个豪门望族——袁氏不知怎的和他结上了仇怨,连连出手打压。而随州的李氏宗族也古怪的袖手旁观,不置一词,以致使李家在随州、荆门一带的生意举步维艰,利润大幅度滑落,甚至在襄阳府都有些难做。
也就是说,郧阳府的生意现在已经成为了李氏粮行极重要的一环,李家想要保持住现在的局面,对于郧阳府那边的运作就只会加强不会削减。
有了这个状况打底,梁纲就感觉有相当的把握和李家做成这一单生意!没人会愿意自己的家世衰落下去,在宗族都不帮忙的情况下,襄阳李家实际上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了。
“竟然是她家,真是神奇!”望着那耀眼的金字匾额,梁纲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初从这座院子里出来时发下的大愿——只要李盈盈的父亲不是丧尽天良无恶不作,那自己就不去寻他家的麻烦。却不曾想到,现在自己已经是在给人家添麻烦了,而且是一经被人发现就要担下天大干系的大麻烦。
而话说,李家的声名在襄阳城的风评还是蛮不错的。
“走”,既然是‘故人’,那这事梁纲心中就有底了,也就不急于一时了。向王明低声说了句,抖手放下了窗帘。现在反倒是另外的两件事,需要尽快解决一下,然后再集中精力解决这粮食问题。
齐林家。
姚之福略有沮丧的短叹了一声,梁纲已经转向城东了,也就是说他就要去王邵谊家了,马上就要跟姬家兄弟见面了……
一想到两个人才就要飞走,姚之福不觉得就短叹了一声,虽然这俩人一直都没有接受自己的笼络,可以说并不是自己这边的人才,可姚之福现在还是有一种被人翘了墙角的感觉。
梁纲身边全是西天大乘教弟子,行踪自然一丝不差的都会传回。齐林也是知道姚之福的打算的,看他短叹了一声,不觉得就笑出了声来,“你叹什么气?那俩兄弟可一直都没答应入教,不是咱们的人啊。”这些天来,姚之福甚至是整个北会,为了姬家兄弟都努力过,但是这俩人显然不怎么看得上眼白莲教,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良太子妃:公主萌萌哒
老婆太娇蛮:冷情总裁请接招
我的火辣美女校花
奶爸萌娃
欲婚故纵:前夫缠不休
斗罗之契约之符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王爷狠狠疼:爆笑小邪妃
无限大宗师
美女姐姐赖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