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秋风(1/3)
七月流火。
暂时的,黄河以南可能还不会感觉到温度的变化,但燕京这里却已经明显察觉到了夏日的逝去。
不过,这大略是件好事。
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而言,暑热与酷寒依然不是开玩笑的东西,依然关乎生死。当然了,虽然春秋二季气温适宜,却也不免要农忙的……一样辛苦。
而反过来讲,对于燕京城内真正的各族权贵以及部分有钱人来说,换季就似乎是一件纯粹的好事了。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文人正好悲秋感怀,做两首诗送给少年国主,以图将来;而各族子弟也可纵马秋猎,在女真贵人面前展示武勇……反正不必整日公子王孙把扇摇了。
回到眼前,这日一大早,换了一身便于骑马装束的秦桧从家中出来,门前空地上,却是早有几十个仆从、家丁,外加十余名汉人武士相侯,此时见到自家主人出来复又一分为二……前者在主人点头之后,直接带着好几辆形制不同的车辆往城北方向而去,普遍性穿着皮甲的后者却纷纷随着秦相公上马,然后便前呼后拥,往尚书台方向去了。
而沿途路上,不断有类似带着骑马武士随从的队伍出现,见到是身为当朝宰执、魏王亲信,且素来待人和气的秦会之,莫说是寻常官吏、汉员,便是一些女真出身的将领、大员也多有礼貌,乃是纷纷让开道路,稍作避让,甚至尾随而行。
这期间,秦会之先是撞上了礼部尚书乌林答贊谟、万户乌林答泰欲兄弟,接着遇到了翰林学士韩昉一大家子,最后果不其然,又撞上了在半路上等着的都省总承旨洪涯、礼部侍郎郑修年二人。一行人聚集起来,多的如乌林答氏这般带着近百个铁甲骑士,少的如郑修年这种人,也有七武官员,也各自上马簇拥起三人,其中国主稍微在前,两位大王落后半个马身,就一起出了尚书台。
来到外面,更有候在此处的各族头人、燕京权贵、各级军官拔刀亮刃,欢呼雀跃。
到最后,在御前合扎猛安的带领下,却是渐渐整齐起来,先是一起高呼,愿国主能活一百二十岁,再呼愿晋王殿下与魏王殿下受到庇佑,将永远不会受伤。
折腾了一阵子,两个合扎猛安开道,各家各族各带武士相从,纷纷然沿着燕京城内的主干道,一路北走,出了燕京城。
然后,城外等着的后勤队伍,也适时跟上。而此时乌林答泰欲也早早脱出队伍,绕行城西,带着早就准备好的五个猛安一起追上御驾,随行北上。
原来,昔日少年国主正是初秋生日,而这个生日一过,便已经虚岁十五了,而既然到了十五岁,那作为以武立国的大金皇帝,总要展示一些武勇的。
而今日,众人这般折腾,正是要随这位大金皇帝第一次出行首都,进行秋狩。
为了确保这次秋狩的顺利,对这个国主有一半抚育之恩的辽王、太师领公相完颜斡本,早早便率领剩下两个合扎猛安先行出关进行准备了。
所谓晋王领都省首相完颜讹里朵也在出城十里后便直接折返。
最后,便由魏王完颜兀术辅佐着国主,率领庞大的秋狩队伍,一路向北而行——他们此次秋狩目的地的第一站,并非是东北面的大金国旧都会宁府,或者辽阳府,而是辽国旧都,俗称上京的临潢府首府。
也就是耶律大石的家乡了。
其实,此举倒算是某种题中应有之义……昔日辽国皇帝为了国家稳定不停去慰问女真头人,今日女真皇帝为了国家稳定当然也要去慰问一下契丹头人。
礼尚往来嘛。
尤其是眼下,考虑到临潢府西面的蒙古人日益活跃与壮大,更是考虑到南面赵官家的强势外交包围联盟政策,此时往此处去,应该会极大震慑东蒙古王合不勒以及临潢府契丹诸部,还有那些夹在合不勒麾下东蒙古联盟与临潢府之间的墙头草才对。
秋高气爽,女真甲骑威名尚在,军纪尚存,再加上这是国主十五岁之龄第一次戎装临军,政治意义极大,所以北行途中,倒没几个人敢闹出事端来。
于是不过数日,御驾便平安抵达塞外要地兴华一带(今承德一带),并驻扎到了滦河畔。
当日晚间,魏王完颜兀术主持了一次‘御前军议’,那是决定放弃走东北面大定府,直接顺着滦河上游的空旷地带,向临潢府进发……理由有三:
一来,避免这么庞大的队伍进入繁华地带扰民,尤其是侵扰秋收;
二来,滦河上游的空旷地带适宜行军,也适宜围猎;
三来,靠着西边走,更容易震慑蒙古人,快速抵达临潢府则更容易震慑契丹人。
魏王殿下说的头头是道,谁敢反对?
自然是齐齐通过。
须知道,完颜兀术自从去年狼狈自西京撤回后,端是有不少塞外老派权贵打着部落民主的旗号趁机攻讦这位魏王殿下的……但是,谁也没想到,非但是向来属于完颜三兄弟嫡系的东路军诸将,西路军诸将居然也都纷纷支持完颜兀术。
拔离速以下,西路军诸将一起随东路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凤王天下
宫主大人要翻身
诱乡
倾城绝宠:太子殿下太撩人
直播我真不是道门大佬
拐了男配怎么办
吞天仙皇
帝尊狂宠:绝品炼丹师
国产英雄(我的邻居是女妖)
温柔深处是危情陆景琛顾南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