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八 王晓青 没有什么不可以 九(1/2)
王晓青编出第一期工会报,恰逢谢刚被迫辞职之时。
话说刚时王晓青想编工会报时,她并没有想那么多。她为什么突然要做工会报?一来她在工会做了两三年,实在有太多的亮点与心得要和大家分享。但是,依大华理工科企业这种个性,内刊大华报最感兴趣的新闻就是研发系统得到了多少专利,某个产品在哪个大型展会上得到了大奖。王晓青刚到工会时,就让小李和小万学着写稿子,每一次写得长长的稿子到了大华报编辑手里,都变成了一条只有一百来字的新闻。
一开始,王晓青还不服气,就派两个手下和大华报的编辑们套近乎,总算明白了自己的部门在编辑心目中的地位。王晓青当时只好忍下这口气。
上一次,罗江带着小宝回到深城,他们三个人一起聚会时,王晓青就说起来自己的成绩无人知道,在内网上发的东西也鸡零狗碎,没有一个系统性。
罗江就说:之前不是给你推荐了两个写手,你为什么不去找他们给你写?
王晓青就摇头:你那几个同事,他们手边没有什么事时,态度还好。但手边事情特别多时,根本就顾不上理我。要不干脆你来帮我吧?
罗江当时就苦笑:我要等小宝的病情稳定下来,才能答复你。
经过这件事,你就能看到王晓青的个性:大华报你不来登我的新闻,有什么稀奇的?老子可以自己来做个平台,不就是办张报纸吗?我比你办得还好。
罗江回到重庆,小宝病情有了起色,回复王晓青可以做事之时,王晓青就想扔个重磅炸弹出来。
话说,工会报上面登什么完全由王晓青说了算,工会委员会半年开一次,这些委员们日常工作就让他们忙得要死,哪里还顾得上管什么工会选题。因此,这报纸上到底要出些什么文章全是王晓青说了算。
在出版第一期时,王晓青就在那里算计,这工会报不出则已,一出一定要有惊人的效果。那如何惊人呢?她想来想去,把目标锁定在那些已经拿了股票的“老人”们,这些“老人”其实年龄并不老,一般都是40多岁,身家千万以上,但是已经没有多少斗志,工作就是混日子;她的矛头所击的第二类目标就是地方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大多在二三线城市,大华当年为了节约成本将二级研究机构都设在这些城市,好节约人员费用。但这些二级研究机构地高皇帝远,各地的研究机构头头都和总部的高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晓青之所以选择长沙研究院是因为她隐约听说长沙研究院的头头和谢刚有点亲戚关系。
王晓青心里是有点犹豫的,因为这个工会主席的位置,谢刚的老婆想得而没有得到;如果工会报的第一期就拿谢刚的亲戚开刀,那无论如何也不妙。但反复权衡之后,王晓青决定如果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担心和算计,那自己就没有办法做事了。人在江湖走,怎么可能一个人都不得罪?她在决定派罗江和小万到长沙出差之前,还是特意征求了长沙研究院分工会主席的意见。恰巧这分工会主席与长沙研究院院长关系不好,一听到王晓青有这样的打算,直接就说:主席,长沙研究院实在太乱了,你要派人来调查,我一定给组织座谈会,我们这里的情况总部实在应该了解多一点。
经过这一鼓动,王晓青才下定决心,决定去开座谈会。
结果,待第一期工会报一出来,恰逢谢刚辞职已经在大华内部流传开来。而长沙研究院的负责人恰恰是谢刚的校友,也是谢刚一手将他从普通工程师升上了这个位置。
公司内部就有几个观点在流传:第一种当然是谢刚和他的铁杆部下。陈萍看到第一期工会报的样稿时,感觉差点晕了过去。昨天这个女人还情意满满地请自己吃饭,安慰自己,今天就开始打击老谢的校友。你的动作是不是太快了?陈萍面无表情,却又觉得没有办法。另外一些和谢刚关系特别好的高管更感到了一股寒意,他们认为只有魏总的授意,才会让王晓青这么大胆。其实,这次魏总背了黑锅,事前他根本不知道工会报要发些什么稿子。王晓青当时和他汇报时也只是说不定期做些报纸,总结下工会的工作,向社会证明大华对员工的责任心。待到工会报出来,魏总心里有点惊讶王晓青派人去长沙开员工座谈会,但一想公司里确实需要有人来搅局,这样才能看出人心所向,所以他也保持沉默。但他没有想到,王晓青的所有此类行为都打上了他默许的烙印,有一天他也会为王晓青的行为付出代价。
第二种是心惊派,觉得王晓青肯定极早在魏总那里得到了内部消息。为了配合魏总对谢刚的打压,王晓青跳到前台开始收拾谢刚在大华的同学老乡和朋友。这些人对王晓青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她未免够狠,人还未走,茶就凉了;
第三种则是马屁派,这多半是谢刚之前得罪的人。现在看到谢刚下台,自然兴高采烈。他们跑到王晓青那里,恭维她为员工请命,对员工负责。现在,王晓青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
第四种则是中立派。他们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对于高层发生了什么并不情楚。但不管怎么样,大部分的人都本能地同情弱势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裁太腹黑
左手佛右手魔
葫中仙
九千岁要父凭子贵
诸天从陆小凤开始
故人酒
冤孽:裴少的富贵妻
重生之嫁纨绔
我家王妃是神医
别叫我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