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二百一十二 罗江 新航道 十二(1/2)

罗教授和汪丽看到小方已经到任,他们俩又在重庆呆了几天,看看也没有自己什么事做,决定还是回北京。

小方和李嫂合作得还不错,两个女人在家里带孩子做饭。现在罗江晚上也不再带罗小宝睡觉,每天晚上起来让她觉得疲惫不堪。好在李嫂白天有小方帮她。

家里安顿好了,罗江打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李院长仍然没有给罗江布置具体的任务,还是天天让她到处搜资料:给我钱让我学习搜集资料。那也没有什么不好。。

罗江之前做房地产新闻,恰巧基金会的大老板也是香港有名的开发商。这几年,这位李姓大老板从北京、上海到广州,尔后到省会城市。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圈了大量的地块。当时,国家还没有明确地出台政策要求每一块土地都必须经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方式转让。罗江注意到李老板的地块有些是地方政府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的,而有些地块甚至连一分钱不要,买一赠一是常有的事情。

罗江也没有什么事做,就去自己搜李老板房地产公司的新闻。她在纸上一侧记下地产公司在各个大城市拿地的消息,又在另一侧记下基金会的项目启动时间,她发现在拿地和项目启动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罗江接着排,她又拿过来一张纸,把李老板和各省政要见面的时间排出一个时间表,发现通常李老板和政要会面之后,一般都先启动慈善项目,接下来就是某省中心城市李记房地产项目启动的新闻。

这一番梳理让罗江吓了一跳:慈善先行,地产跟上,投入一千万就能赚到几个亿。但罗江想这模式大约只有港商背景的李老板才能做到。当时各省官员都有引进外资的任务,如万洲地产这样的公司哪怕再多也不能算是外资公司。而李老板这样的公司,一旦进驻之后,投资额都以上亿元计算,官员们的招商引资任务可以分分钟轻松完成。

再说了,李老板也特别贴心,与各省政要接上头之后,通常在他们来香港时都会特别关照,全程接待。这些无形的照顾与体贴则是内地房企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罗江现在明白李老板在内地的生意越做越大的原因了。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省的主政官员或者负责房地产开发的官员,、两家房企,做出的东西比好,而且还会对你特别照顾;不仅照顾你,还会照顾你手下的普通民众们。而做出来的东西既没有好,也没有附赠什么东西,你会喜欢谁呢?选择才是最符合人性的。

罗江不分析则已,越分析越觉得李老板才是高人,做生意的高手。

罗江之前曾读过清末富商胡雪岩的传记。话说这胡雪岩当年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成为巨富,恰恰是因为他紧跟左宗棠。当年朝廷要求左宗棠出征西北却没有拔付饷银,胡雪岩以上海海关收的关饷为保向八国银行借银,从中赚到不少中间费。和官员打交道,争取赚钱机会,那就得替官员解决实际问题。

???罗江摇头,想不到过了一百年,要想赚钱,还是得走与宫内员合作这一条路。

没有做什么事情的机会,罗江给自己的任务就是研究李老板如何发财。而后来,一个基金会高级官员的到来更加验证了罗江的判断。

那天,罗江上班,小王姑娘的口红并往常抹得更红。罗江刚坐下,那个出差的小汪姑娘也回来了。小汪很郑重地对罗江说:今天有个基金会的高级官员要过来,你们的状态最好要精神点。

罗江笑笑点点头。随着年纪越大,她已经越来越会处理这种关系,有太多的人天天跟在领导身边,其实她(他)只是领导的小跟班,但她却自认领导。对于这种不是领导的人的态度,最好就是敬而远之,犯不着和他们去计较什么。

到了十点多,果然来了一个高瘦的看上去五十来岁,大家都叫他王司长。王司长和李院长及小王姑娘又关在会议室里不知道讨论什么,罗江就压低了声音去问小汪姑娘:他们为什么都叫他王司长?

“王司长是以前民政部的官员,李老板把他请来,请他专门负责与各省的民政部门打交道,跟进项目。现在他们一家都在香港生活。”

罗江点头,没有说什么。但在心里,罗江越来越觉得李老板做人做生意的高明之处,有王司长这样的人在,慈善项目的落地与执行应该效果会更好。

大约成功的人士总这样,他们会提前考虑好每一个环节的关键人选,绝不会让计划吊在半空中。

罗江也明白为什么自己天天呆在办公室没有什么事做的原因了。对于李老板来说,慈善项目更多是其与地方官员打交道的开门砖,自己这样的项目经理说白了就是基金会派去监督地方政府是否依言落实配套资金,是否做工作。

有时,罗江有个强烈的很不好的感觉:对于这些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说,能否找到当地的受援助对象,李老板也好,基金会的项目经理也好,其实没有多少人关心。

小汪姑娘从乡下出差回来,趁着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罗江态度很谦虚地问她:你们下乡都干什么呢?

小汪就说主要跟着民政厅的官员下到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追妻999次:双面老公不靠谱! 重生之肥婆大翻身 异世灵武天下 透视小神医 洪荒之文殊菩萨 混在贞观 武神主宰 娘子莫跑 携带和平精英穿越网剧 东京:我向坏女人发起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