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 王晓青加权 十三(1/2)
小万跟着腾冲人武部的人在大山里走了一周,极为震惊。
要说高总的朋友还真给力,高总本身就是腾冲人,朋友同学在当地政府里有不少身居要职,其中一位已经做到副县长。
这位副县长姓王,正是他派了人武部的一位副部长开着一辆车陪小万在山里走访了五六位抗战老兵。
这几位抗战老兵最小的七十多岁,年龄大一点的也有八十多岁。他们要不直接参加了腾冲战役,要不以游击队的身份参与了腾冲保卫战;有一些老兵还曾参加远征军,最远到过缅甸参加地战斗。
但是无论他们曾经参加过那些战斗,这些老兵的现状却都让人难过。滇西的大山里有不少村落只有一条土路相连,这些老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居住在大山深处,家里的条件都不是太好。
?其中一位老兵装在怒江边上。小万和人武部的彭副部长从县城开车出发,花了4个小时才到老兵家的山脚下;尔后上山,因为不认识路,在山上又转了两个小时才找到老兵家。这老兵有二个儿子,一个儿子去了城里工作生活,他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一家人靠种甘蔗为生。一家人住在三间摇摇欲坠的瓦房里,房子没有窗户,只靠着大门采光。没有厨房,一家人做饭就是在廊下拿三块砖,中间放上木柴,再在砖上面放一口黑得要死的铝锅煮点东西来吃,招待彭部长和小万吃了一顿野菜饭。房间里没有床,老人家用16块砖垒在一起当了四根床腿,在砖上面架了块木板,放上棉絮就成了床。床的一边抵着墙,另一边则放着好几捆木柴,余下的空间只够走一个人。地面非常潮湿,用扫帚随便扫一扫,就能扫出一堆黑土出来。
小万和老兵的儿子聊了聊,发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也很难运出去,毕竟这里是高山,从城里到这里至少要五六个小时,没有多少人愿意跑这么远来收甘蔗,余下就没有什么可以赚钱的东西了。
村子时里整体的条件也很差,小万随便在村子里转了转,发现家家户户都养猪。不知道是不是刚下了雨的原因,整个村子里粪水横流,臭不可闻,让小万觉得没有办法再呆下去。
从这位老兵家出来,小万问彭部长:为什么村子里公共设施这么差,住得高的人家是不是不应该在自家附近建猪圈,而是应该将猪集中到一起养?还有为什么条件这么糟糕,也赚不到钱,还要继续生活在这个地方呢?不能离开吗?
彭部长三十来岁,身材很壮,脾气也很好,他先回答了小彭的第二个问题:你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种能力,可能随时离开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对于这些老兵和他的家人们来说,这个高山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对你来说觉得不能那么容忍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你也了解,因为历史原因,他们当时只有躲在深山里才能活到现在;如果他们当时生活在闹市,他们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绝大多数还活着的老兵都在深山里了吧,而且还在如此隐秘的深山里。
至于第一个问题,小万,我不知道你来自哪里?依农村的现状,你要让每个人都要考虑别人的利益,有几个前提:首先这村子可能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开发出来,住在这里的人是一个宗族,大家本身利益相关;其二,村子里有一到两位热心公益又有能力的领导者,他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去协调规划和建设,他还有实力去落实想法。如果桔子里没有这样的强人,那大家就会各顾各的,就会出现刚才我们看到的粪水四流的情形,这一点都不少见。
那政府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吗?小万接着追问。
你也看到了,我们从城里过来要开六七个小时的车,有多少人愿意呆在这种地方帮助村民建设?
小万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是第一个到我们这里来关心老兵的公益组织工作人员。这之前,我们也做了不少摸底工作,腾冲当地也有不少热心人在做这些资料收集工作和老兵的认证。”
“那认证之后,政府打算怎么样做?”
“我们这个部门只负责去调查,至于后续怎么样处理还要看财政的力度。但是依我的观察,我们这里有些地方离城市近一点,政府财力强一点,给老兵的补助可能就会多一点;如果财政实在困难,可能根本就没有补助。所以我们很期望你们这样的公益组织多来一些能切实帮助这些老兵们改变生活现状。”
“老兵们确实太苦了,给你说实在的,我之前在深城,没有想到现在还有人用三块砖垒在一起做饭,我觉得简直不可能。”
“在这深山里,什么都有可能。马上又要到雨季,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去世呢。我听说去年就有个老兵,他的房子建在半山腰上,最后雨季一来,山体滑坡,一家就被埋在泥石流里。我觉得就算他们没有参加抗战,人也不应该如此死去。更何况这些人年轻时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
小万点点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回城之后,我带你参观国殇墓园,这是我们国家现存最大的抗战阵亡将士之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王战神杨辰秦惜
宠物小精灵之小天
北派盗墓笔记
大劫主
我居然穿越成了第一女首富
林洛锦容桓
原来我是王妃
布梦
都市逍遥修神
我真是我仙门里最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