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时代 (下)
第二十五章时代(下)
成功获得了王重楼了理解与支持,将张维善前往舟师营任职的事情确定了下来,并且得到了一员精通水战的老将,然而,在离开王家府邸之后,三个年青人的心情却都有些沉重。
王重楼那段有关受骗者自行在心里替骗子圆谎的比喻,实在太生动了。生动到三人每次回想起来,都恨不得立刻大哭一场。
按照这种说法,哪怕他们找到再多的破绽,通过再有效的渠道去向朝廷示警,都改变不了东征半途而废的结局。万历皇帝和朝中众位阁老、尚书们,会主动为所有破绽找到合理解释,根本不需要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等贼,再劳心劳力!
“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像王总兵说得那样,咱们三个,也算对得起皇上,也对得起大明了!”抑郁良久,李彤终于摇了摇头,叹息着得出了结论。
“也只能如此了,毕竟咱们三个资历太浅,无论如何,胳膊都拧不过大腿!”张维善心中的热血,比他凉得还早,笑了笑,有气无力地附和,“况且连老天爷都在给倭寇帮忙!”
“其实咱们也是瞎操心,倭寇是不是在用缓兵之计,应该由宋经略和李提督来判断,哪里轮到咱们哥仨?!”刘继业情绪一边说一边挥动马鞭,将路旁的柳树抽得枝叶乱飞。
正郁闷得想要跟人打上一架之时,忽然间,路边传来一声热络的呼喊,“子丹,守义,永贵,你们哥仨儿去哪逍遥了,大伙找得好苦!”紧跟着,二十余名鲜衣怒马的国子监同窗,满脸热情地围了过来。(注1:明代国子监,不是同届学生都同时毕业。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学习成绩,陆续获取文凭。)
“刚刚去拜见了一位前辈!”李彤反应最快,迅速收起愁容,笑着向大伙拱手,“今天不上课么?你们结伴开溜,就不怕张主簿知道后,抓你们一起去打板子?!”
“打板子,怎么可能?”一位姓姜的同学结果话头,眉飞色舞,“张主簿听说大伙是结伴出来找你们,立刻就准了所有人的假!并且一再叮嘱,让你们三个,有空务必回国子监一趟,让那些刚入学的师弟们,知道什么叫少年有志当擎云!”
“不光是主簿,监丞也早发了话,要大伙趁着你们三个还在南京,多跟你们三个请教!”另外一名姓聂的同窗,也笑呵呵地补充。“有道是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你们哥三个在朝鲜纵横来去,走了何止万里?随便讲几句沙场所得,都能令我等眼界大开!”
“可惜倭寇投降得太快,否则,我们大伙都学你一样,投笔从戎。去年毕业的那些同学,今年有一百六十余个去北京参加春闱,却只有二十人中了进士。并且大多数都位列三甲,想要补上一官半职,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哪如像你们一样,凭借一身本事,去沙场博取功名?!”跟三人交情好的同窗不止一个,大伙说话来争先恐后,毫无顾忌。(注2:三甲,明代进士分为三等,三甲为最后一等。授予的起步官职顶多是七品,并且需要花钱运作,才能补上实缺儿。)
“咱们南京国子监今年能稳压北京国子监一头,多亏了你们三个。”
“自打你们三个沙场扬名之后,整个秦淮河上,曲风都焕然一新。大伙去喝酒时,谁要是腰间不挎把刀,姐儿都不给好脸色看!”
“明德堂那边,有几个同学,年初也去边塞投军了。据说临走前的那天晚上,十几条画舫的女校书,歌舞相送…“
…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听起来虽然乱,却很快就让李彤、张维善、刘继业三个,得知了一个清晰的事实。那就是,如今他们哥仨,已经成为南京国子监所有同窗和师弟们的楷模。而秦淮河上那些歌姬和舞姬们,更是拿他们兄弟三个,当作为挑选意中人的样板!
两厢合力之下,整个南京城,都刮起了一阵尚武之风。文贵武贱的话题,从去年冬天起就失去了关注。而投笔从戎,则成为很多学子心中的梦想。(注3:此处为史实,壬辰之战期间,投笔从戎之风大盛。有妓院头牌还出钱资助自己的心上人,让他们去投军报国。)
这些话,让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人的心情,顿时好转了许多。然而,当大伙问起朝廷为何不挟大胜之威,将倭寇一举消灭,甚至杀入日本,饮马平安京之时,三人却只能苦笑着说自己职位低微,无资格置喙朝廷决策。
这个理由,当然说服不了人。好在同窗们都懂得分寸,见他们三个不愿意细说,也不再强人所难。
当晚,大伙就在国子监旁边的媚楼中,喝了个酣畅淋漓。第二天,又来了另外一波同窗,再度狂歌痛饮。如是连续逍遥了足足小半个月,直到每波同窗都聚过了第二轮,三人身边,才终于恢复了安宁。而哥仨各自赴任的日期也迫在眉睫了,不得不告辞了家人,收拾起心中的骄傲和沮丧,分头启程。
本章已完成!
无限道者
澜皇天云
重生86:从进山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青山记事
家有儿女之老子是刘星
混在贞观
傻女狂妃,这个太子我不嫁
打败魔王的我,只好自己当魔王了
沐云歌
阮柒席玖全文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