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虚伪的和平(1)(1/2)
经过这个小小的『插』曲,关于副元首的传奇又多了一条:副元首是个急速飙车狂。原本需要2个小时的路程却在副元首的驾驶下硬生生缩短到54分钟。为了方便快捷,在路上任海济拆掉了r12摩托的挂斗,赶走一人后自己坐上驾驶座。随后以近90公里的时速在车流奔腾的公路上来回穿梭,为节约时间而绕开公路,在乡间小路上一路颠簸却丝毫没有减速。将做在后座的3等兵颠得浑身冷汗,几乎将早饭全部吐了出来。可怜的向导3等兵最后乘公车回到营地后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随后对天发誓以后再也不坐副元首开得车了。
虽然自己的军权被解除了,但其他职务还在。已决心战斗下去的任海济有无数的事需要去忙。无论是职务上的公事还是暗地里的动作。不过好在事情的发展与他所知的历史完全一样。因为比利时拒绝英法联军的军队进入比利时境内,所以近10万英国远征军只能停留在法比边境上。而法国人则将主力部队开进了那个他们自以为坚固无比的防线内。随后交战的双方就隔着国境线相互对望着。这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静坐示威。不过任海济需要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他有很多的事要忙,他甚至恨不得将自己一分为二,或一天有48个小时。
“我都说过多少次了,在没有将成本将下来之前这东西我绝不会通过!”任海济说着将手中的文件一把扔在站在自己面前的中年男子脸上,“照成本来看,这东西根本不可能大量装备。如果无法大量装备你认为这东西有意义吗?”说着任海济冰冷的眼神在房间内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个人都立刻低下头,避开副元首的视线。他们所有人的年龄加起来足以做任海济的曾曾曾祖父了,可现在却像一群接受老师训导的小学生。站在中央的是武器研发部枪械组的负责人。此刻他瘦小的身躯正不住颤抖着。
一回到柏林,任海济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自己负责的“德国武器研发部”。在任海济看来德国人严谨却不像旧中国那般迂腐,他们有着无以伦比的创造『性』却不像美国人那般异想天开。他们总是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创造出让人震惊的东西。这也是任海济急着赶来的原因。如果他不在这里看着,天知道那群德国工程师们是不是会像自己的历史上那样搞出一大堆有些用却不是必须的东西。
“算了,算了。”任海济摆了摆手,“关于这个问题我奇怪的是你们为什么不能从子弹方面来考虑,而非要改变枪体的击发装置与整体结构。”说着为自己点起烟后任海济接着说,“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你们无法有效解决现有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在连续『射』击中的稳定问题。那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使用短『药』筒的子弹呢?减少子弹火『药』发『射』量不是个更好的选择吗?”
“可是,副元首。如果减少子弹火『药』装填量会使『射』程变短……”
“但如果可行它的『射』击速度远在98k之上不是吗?在波兰战场上就已经证明了步枪高『射』速的重要。冲锋枪『射』程实在太近,无法在200米外有效杀伤敌人,而现在的98k虽然『射』程有600米,但对于协同坦克作战的我军来说已并非必要。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在300至400米距离上能有效形成火力压制的武器。”
“如果副元首您这么说的话……等找到合适的火『药』装填量后我们就能试制一批出来。”
这次轮到任海济吃惊了,“这么快?”
“是的,副元首。我们采用一种导气式自动原理使枪能自动完成抛壳,上膛动作。是由胡戈?施迈瑟设计师提出这种理论的。基本来说就是当子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
“停!停。这些我不懂,你们自己看着办。”开玩笑,在中国根本看不到真枪,更别说这种突击步枪了。任海济再聪明也没可能理解突击步枪的击发构造。他也没兴趣知道。这把枪的存在只是为了减少德军步兵在火力压制上的劣势,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而已,“记得节约制造成本就可以了。”任海济不知道的是就因为他那最后一句话使得历史上第一只突击步枪的诞生推迟了2个月,在法国战役后期才生产出第一批试做品。
“好了,接下来是坦克组。”将烟掐灭后任海济抽出一份文件,“报告我看过了。现在2型坦克履带过窄的最大问题的确不好解决。”
原本坐着的坦克组负责人立刻站起来回答到:“是的,副元首。就目前2型坦克的结构来看,想改变履带宽度有两种方法。但无论哪种,我们的生产线都需要改变。”
“的确。”自言自语后任海济的右手四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见任海济陷入思考中,谁都不敢发出一丝声音。一时间房间内就只剩下单调的敲击声,“改变整个负重轮结构……需要改变悬挂系统和传动结构吗?这么大的动作等于改变整个底盘。的确有些得不偿失啊……”
“那个……副元首……如果可能的话……我有个提案……”
放下手中的文件,任海济看着那个年过半百的男子:“说说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场:权力征途
反派崛起
位面宇宙
最强废品回收商
幸孕逼婚:Boss宠妻上瘾
四合院:食神记
田园萌宝:农家俏厨娘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花田生香
重生年代:下乡种田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