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版《魔法禁书目录》制作人访谈(1/2)
■《 目录》系列、动画的原点
——
让我们把话题回到以前吧。说起来,我想请教一下中山制作人:您同《 目录》系列接触的契机是什么呢?
——中山
与《 目录》接触的契机么,那是在文库出第1卷时候的事情吧。当时公司里有个打工的孩子在看原作,然后对我说“挺有趣”。于是我也读了一下,果然非常有趣啊。我同负责编辑的三木先生在《灼眼的夏娜》系列中就有过合作,因此最初时候对他说“我想把这个给动画化”。
——
您当时想过这会是如此长寿的人气作品吗?
——中山。
当时完全想不到吧。镰池老师作为作家也是非常特殊的类型,像这么快出新刊的作家……根本是独一无二的。我想固然在《 目录》第1卷出来的时候就颇受好评,但发行速度才是这个作品最大看点吧。
一般作品一年大概2到3本,而镰池老师则通常是4本。在动画化之前就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分量了。而在动画播出的期间,系列作品也在一步步推进,从此衍生作品《电磁炮》也开始了。在不破坏作品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高速度,我想这就是作品如此长寿的1个原因吧。
——
在此,粉丝们的大力支持也是一个理由吧。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关注啊?
——中山
很难的问题呢。我觉得无论是导演、三木先生又或是.的松仓先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吧。
不过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归根结底“如果自己做不出有趣的作品,那么客人也会觉得无聊”。首先自己要琢磨出有趣的内容才行。虽然是有些胡来的直觉,不过我认为只要自己觉得有趣了,那么客人也一定会买账的。
还有,在作品中,当麻君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力量,但是却拥有了某种王牌般的能力——幻想杀手。我觉得这也是个看点。而想让主人公的特殊性符合观众口味,就需要每次让新的女主角闪亮登场才行。但是就算如此,也不能把之前的角色都给丢弃了。要让每个角色都充满个性才行。
我觉得,角色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这点非常重要。这是其一。而原作能够有那么高人气,也和这密不可分。
■制作人眼中的镰池主义
——
在原作动画化之际,您有什么在意的事情吗?
——中山
在原作动画化的时候,锦织导演是忠实原作进行创作的。虽说如此,但是对于这种观念的解释也是有很多种的吧。而锦织导演一直说,他制作出来的画面,要让观众们以“还原原作”的心态看完后,产生同阅读原作时同样的感觉。我想这是一种同原作亲和力较高的做法吧。
——
从制作人的角度来看,作品有什么魅力呢?
——中山
我觉得有很多种。刚才也说到关于角色的问题,而所谓“镰池特征”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原作中的有趣地方,就在于上条说教的结尾部分了。
说到镰池老师的有趣地方,可不仅仅在《 目录》上。其他系列中选择的题材和做法都不同,角色也都不一样的。但是无论哪种作品,都彻头彻尾地执行了镰池主义呢。我觉得这一点很有趣。
因为我自己喜欢,觉得有趣,因此当作品动画化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主义同作品的魅力结合在一起了吧。
——
所谓镰池主义,具体有什么要素呢?
——中山
就像是空气吧。有许多要素存在。坏人不仅仅是坏人,还有就是当麻君毫不动摇的部分。我觉得有种乱来的感觉呢。明明自己没有能力,但是却武断地表示:既然说了要帮助你就一定会来救援什么的……要是没帮成功可就要有大乱子了啊(笑)。
之后就是各个角色存有的思想碰撞的部分了。可以说没有上条的说教,就构不成《 目录》了。我想这也是一种镰池主义吧。
■剧场版:制作辛劳的价值,以及系列的今后开展
——
电影制作时有什么比较辛苦的地方吗?
——中山
那自然是将完全原创的故事动画化的地方吧。说到底,以前我们都是以原作为指南针的,在遇到迷茫的时候,如果有原作的话就能重新振作起来了。原作里是这么做的,那么这个问题就要这么做之类,整个动画也就完成了。
然而,这一次则是完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对于概念啊,想做的内容啊之类,我们都是在一起讨论的。将讨论结果归纳成一部剧本……这是我觉得最困难的事情了。当时吉野先生发挥了很大的力量。
——
在电影公开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很不得了。就是派发10万3000本新作小说这件事。那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中山
这是电击文库编辑部那边的主意。而原创剧情上又得到了镰池老师很多帮助,我真的觉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沧海扬帆
从小欢喜开启诸天之旅
地主婆的幸福生活
无尽死亡
余年
你根本没参加国运,你躲哪了?
明末之草原为王
黎大蹄子,麻烦请滚
绝代剑侠
万剑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