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工艺难题(1/2)
回家没多久,一名太监带着两名御医来了,以专家姿态会诊后商酌着开了一张药方,其中需要几味名贵药材,会有人从宫中送来。>
黄昏开始休养。>
几日后,吴溥拿了一大堆书进房,说你现在伤势稍稍痊愈了些,反正躺在床上也没事干,不如多看书,为明年的科举准备。>
黄昏怏怏的说我已经是同进士出身,反正能当官了,要不就不参加了?>
吴溥摇头说还是参加的好。>
考中的功名比恩赐功名更有说服力,万一就一甲中第了呢。>
对黄昏有莫名的信任。>
毕竟是六首第一大三元黄观的侄儿。>
无风无雨也无晴,转眼月余,黄昏伤势痊愈,活蹦乱跳的带着吴与弼踏春几次后,也腻歪了,繁华的大明王朝,没啥娱乐活动啊。>
又不喜欢附庸风雅的那什么狗屁诗会文会。>
青楼倒是想去。>
可惜不敢。>
自景清刺杀失败,朱棣很“仁慈”的只夷其族,发布那封意味深长的圣旨后,建文旧臣罕见的安静了下来,几无动作。>
但黄昏知道,暗潮依然汹涌,只不过被另外一件事遮掩了起来。>
立储。>
这场旷日持久惨烈异常的夺嫡之战,从朱棣在靖难战场上说出那句“加油,世子多疾”后开启,在永乐元年到二年之间,掀起了第一次小 。>
黄昏暂时不愿意掺和到其中去。>
然树欲静风不止。>
应天朝堂上下,谁都看清楚了一个事实:如今的黄昏和曾经的道衍一样,别看官不大,但备受朱棣信任,三位殿下无论谁得到黄昏的支持,都有莫大裨益。>
朱棣也无意将黄昏推入这场漩涡之中。>
他的大事当然不止立储。>
还有两件事让他坐立难安:朱允炆的生死未知,诸位藩王的威胁。>
削藩不可阻挡的要提上日程。>
黄昏可没想这些事,非救不可的黄观已经救了,大力出奇迹,又阻止了永乐当政期间最大惨案瓜蔓抄,已是极其完美的开局。>
他现在只想低调猥琐发育,弄个亿万身家,再在家里养几十个肤白貌美胸大腿长的高质量家姬,两两捉对厮杀打篮球,或者一挑双也可以。>
玩球嘛……男人最喜欢。>
伤愈之后正式启动创业大项目:制作沐浴露和润肤水。>
需要一个作坊。>
这一天,黄昏拉上吴与弼来到隔壁婶儿家,大家心知肚明,隔壁婶儿迟早是吴与弼的后妈,只不过吴溥隐约说过,需要家里大事过后再提说媒之事。>
大事么……不外乎就是明年黄昏参加科举。>
吴溥父子已将黄昏当做家人。>
隔壁婶儿周李氏,是个胆大开放的女子——要不然也不会主动追求吴溥,看见两小子过来,喜滋滋的拿了糕点出来招待。>
吴与弼吃了个不亦乐乎。>
黄昏心里有事,吃了几口问道:“婶儿,你娘家在城外那座玻璃工坊近况如何?”>
周李氏叹了口气,“难了。”>
琉璃是高端用品,寻常百姓一般用不起,富贵人家又喜欢新奇,更青睐海外贸易带回来的,且受限于工艺技术,自家琉璃工坊制作出来的琉璃,质量实在上不了台面,加上成本高,如今已是入不敷出。>
工人流失很快。>
年前她还去帮过忙,可惜杯水车薪,工坊已陷于停工困境。>
黄昏闻言暗喜,说我和吴与弼还没见过琉璃制作生产,婶儿有空的话不若带我们去见识一下,须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呐。>
这话很有说服力。>
古代读书人大多会有负笈游学这个课外活动,就是增加见识扩展眼界。>
周李氏想都不想,“现在去?”>
黄昏点头,“好。”>
周李氏收拾打扮了一番,再出现时黄昏眼前一亮,哟,吴溥这老小子艳福不浅,平日没发现,感情咱家这位婶儿底子不差。>
关键是人品和性格好,这门亲事我举双手赞成。>
拉着嘴里塞满了糕点的吴与弼,周李氏锁了院门,三人一起出城——这自然是不需要路引的,但在城门口也被盘查了一会儿。>
出了太平门直奔钟山。>
周李氏娘家就在钟山下面,娘家人看见周李氏时,言笑晏晏其乐融融,当知晓吴与弼和黄昏的身份后,瞬间黑脸。>
风言风言传的快,娘家这边已经知晓周李氏和吴溥的事情。>
毕竟有伤风化。>
寡妇么……就该守寡等着立贞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笑冒牌诸葛
海贼:藏好果实,我塞拉斯来了!
好莱坞成神记
不一样的妖艳贱货
簪中录
异宝秘藏
我在风花雪月里等你
书剑仙
你爱似浮屠,我情深入骨
不及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