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一代枭雄(8/9)
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在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邺下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着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志》考证,有《魏武帝集》0卷录1卷、《兵书》1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集》。
书法后人称曹*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武双全、艺兼亥之人。而曹*是一代书法家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曹*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历史上见过曹*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西晋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
南朝的书法评论家梁瘐肩在其《书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玉灌,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把它们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着《书断》中称曹*的书法作品为妙品。由此看来,曹*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
史书记载,曹*青少年时“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除读书习武外,特喜“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大有游侠气质、风范;而从未提及他是如何关在房中习练书法的。曹*何时练的书法呢?曹*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入朝为郎;后来当洛阳北部尉,迁顿丘县令一年,既因从妹夫宋奇事,被“从坐免官”解职回家。虽回亳后“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但不久,朝庭又以其“能明古学”,复征拜他为议郎,当骑都尉、济南国相……三十五岁开始“兴义兵,诛暴乱”,直到六十六岁去世的三十一年间,他为使中国实现统一,结束全国混战、动荡的局面,安定秩序、恢复生产,不是南征北战,就是为稳定复杂动乱的政局,把大量精力用在治理国家和应付险恶的明争暗斗上。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倍感时间的宝贵,经常发出:“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的感叹。曹*习练书法的机会是极少的。有书,曹*喜读贴、擅观摩。有一定道理。有史料记载,他除常与当时出名的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切磋书艺外,还特把喜爱的秘书令梁鹄的字挂在帐中,细细揣摩、欣赏;有时夜间睡不着,便起来慢慢品位、琢磨钉满墙的梁鹄的字。不仅如此,魏宫的牌匾他都让梁鹄写,可以仰俯皆是。他与梁鹄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梁鹄倾其一生至力于书法事业,当曹*得知梁为借读大书法家蔡邕留给韦诞的一部论笔法的专着遭拒后,便又气又恨,呕血不止时,他遂将自己专用的五灵丹拿给梁鹄服用。
曹*虽善书,大概因忙于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吧,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
宋郑樵在所着《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只是到元朝时还有曹*书写的《贺捷表》;清叶奕苞在《金石录》中,曹*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的“涌月台”三字。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了,即曹*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4]。亳州《曹*地下运兵道》处所见到的“衮雪”二字,系依拓本刻写;上边两个隶书字落款“魏王”,因系直题,又模糊不清,乃后人仿题的。
成事条件曹*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斗罗:从入赘武魂殿开始俘获女神
奶爸逆袭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予她宠溺
窥天神测
三国之召唤猛将
花都酒剑仙
霸天神界
军婚小媳妇:首长,请立正
盗贼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