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城濮之战(3/4)
主帅。也算是君臣之间的一种惺惺相惜吧。
作为一个将军,他要死也要选择战死疆场这个最光荣最有尊严的死法。最终,先轸用世界上最壮烈的自杀式攻击执行了对自己的刑罚。白狄人敬重于先轸的忠勇,于是将他的头颅恭恭敬敬的送回了军营,只见他的头颅面色红润,就如未死一般。
天下无敌的一代战神先轸就这样壮烈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总结他的一生,只有热血二字,成也热血,败也热血,就连自杀,都要让热血洒满疆场,哀哉,壮哉,痛哉,惜哉!
晋国权臣赵衰以识人荐举贤能出名,他对先轸的评价就是“先轸有谋”。
的确,无论是城濮之战还是肴之战,先轸以其出众的谋略,处处考虑得当,让晋国顺利大败强敌楚、秦,开创襄霸业。这位富于韬略的军事家,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他的谋略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称职的政治家,他为人公忠体国,耿正忠诚,结果不惜以身殉义。耳边,战鼓阵阵,眼前浮现,除去甲胄的将军,独自冲向敌阵,金戈铁马,寒光阵阵,无畏的战神!
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逐渐强盛起来的楚、晋两国之间开始争霸。
地处江汉之间的楚国日渐强盛,不断蚕食鲸吞邻近诸侯、部落,控制了长江流域大半土地。到了楚王的时候,楚国向北发展,攻占黄河流域的申、息、邓诸侯,慑服蔡国。楚成王见齐桓公称霸中原,无法北上,于是转向东面的淮河流域发展。及至齐国衰弱,楚国挥师北上,控制鲁、郑、蔡、曹、卫诸侯。周襄王十四年(前68年)楚军在泓水之战中重创与之争霸的宋襄公之后,进而与当时强盛的中原大国晋国争霸。
地处今山西西南部的晋国逐渐强盛,献公、襄公时期,晋国从军事到经济上都做了改革,如献公“作二军”(把原来的一军扩编为上下二军),又如惠公“作爰田”(促进生产)、“作州兵”(增大兵源)等,为日后晋楚争霸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周襄王十六年(前6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称晋公。公重用当初随同自己流亡的狐毛、狐偃、赵衰、先轸等人,一时之间国势强盛,贤臣良将蔚然于晋室。
周襄王十九年(前6年),楚国会同陈、蔡、郑、许诸侯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
先轸进言公,认为必须出兵。一来,公当初流亡的时候,宋对公有恩,理当报答;二来,当今天下,唯有晋楚两国最强,能够称霸中原,只有击败楚国才能建立晋国的霸业,这个机会不能放弃。“报施定霸,于今在矣”。
决定出兵,但是这仗该怎么打呢?先轸出谋,认为直接救援宋国成效不大,应该攻打曹、卫。因为曹、卫是楚国新近结盟的诸侯,如果楚国见盟国有难而不见,肯定不利于楚国称霸中原,因此楚国必定援救曹、卫,这样一来就能解救宋国之围。
于是,公“始作三军,将中军,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为右”,出兵侵曹伐卫。
公元前62年,晋人向卫借道,卫国不许。晋师绕路从卫国南面(今河南汲县南)渡过黄河,侵曹伐卫。
兵贵神速,先轸帅本部军队攻卫,以先声夺人的计谋,令兵士于所过山林遍插旗帜,诈卫人,顺利攻占五鹿,俘虏卫国大夫昭子,抢了戚田。
晋国侵曹伐卫的时候,楚国猛攻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向晋国告急。公见宋告急,担心出师救宋而与楚国战,则齐、秦两国虎视眈眈;但是如果不救,那么宋国有可能降楚而与晋绝交,这对晋国称霸之路不利。先轸再次用行动证明他以谋略着称的军事才能,建议让宋国贿赂齐、秦,让齐、秦劝楚国撤兵,而正在连连告捷的楚国必然不会听劝,如此一来则秦、齐必怒而不助楚;同时,扣住曹国国君,将其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私下里,再与曹、卫议和,以免到时候多方作战。
果然,楚成王拒绝秦、齐两国的调停,导致齐晋结盟而威胁楚国。楚王想要撤退,但是其统帅子玉以善战闻名,不愿意就这样撤退,请求楚王让他继续作战。楚王没办法,就给了他少数兵力,告诫他“无从晋师”。子玉为求胜利,想出一个计谋,他派宛春向晋公提出了一个“晋许曹、卫复国,楚解宋国之围”的休战条件,同时积极备战。
先轸认为,子玉提议以楚解宋围换取晋国放弃曹、卫,是“一言而定三国”,如果晋国不同意,那就得罪了宋曹卫三国。同时晋是以救宋的借口出兵,从而占了曹、卫,如果不答应子玉的提议而导致宋国被灭,那就于公理上不合,诸侯会责怪晋国,不利于晋国称霸。于是,先轸提出:“不如私许曹、卫以携之(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于是晋公扣留宛春,私下允许曹、卫两国复国。曹、卫两国遂都与楚绝交。这样一来,子玉激怒,不顾楚王“无从晋师”的告诫,立即挥军向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北)前进。晋公见楚军*进,下令“退避三舍”(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史上第一密探
小小福星闯异世
女总裁的护花圣手
蛇王的宝贝新妃
丹魂剑魄陆尘陆雅婷
豪门隐婚:高冷债主独家爱
穿越星际来爱你
逸想天开
穿越方式崩坏的鲁路修
深邃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