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晋文天下(8/9)
开始复仇,杀死公子瑕及元。
通过扣押、废立卫侯,晋公着实报复了当年卫公的落井下石父债子还。卫成公复位后,这种被关押险些丧命的仇恨埋藏心骨。
就在楚国返回江汉韬光养晦之时,诸侯们在晋公的光辉普照之下,积极拥护晋国。但也有例外,他就是特立独行的郑公。
很多人不明白,郑伯捷何以谥之“”?同晋献公类似,郑公虽在功业上远不及晋献公,但论起残忍狠毒,恐怕献公也有所不及。晋献公总共也只*死了申生一个儿子;郑公的七个儿子有四个都死在这个畜生老爹的手上,只剩嫡长子兰、嫡次子宋、及公子归生。
郑公因曾经轻慢过晋公而对晋国很不放心,于是就与楚国联络,希望以此为助力,然而郑国秘密通楚却不胫而走。晋公早欲伐郑以报私仇,郑国君臣的轻佻给晋国讨伐他们提供了借口。
前60年,晋公纠合秦穆公联合向郑国发起进攻,晋、秦联军很快就包围郑国,晋国兵至函陵,秦军驻扎泛南。晋公旨在灭亡郑国,而不简单是教训一下。
郑公惶恐,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派早已不参与政事的烛之武前往秦营,面见秦穆公。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对秦穆公软硬兼施,颇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气魄。最终,烛之武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不卑不亢,卫国家社稷。
在烛之武巨大的战略诱惑面前,秦穆公决定不再给晋国充当打工仔,单方面与郑国谋和,并派遣兵将为郑戍守,自己却率领大部队撤退了。秦军的不配合让晋公很是难堪:攻郑,必与秦兵交战;不攻,难以释怀。坚决主战派狐偃力主晋军先把秦军给收拾了,再单独灭郑。晋公考虑则更为周祥,因为他不想就此就将人们最为称道的“秦晋之好”给葬送掉,因为翻脸还不是时候。
虽未灭郑,郑公再也不敢对晋无礼,心侍奉晋公。前628年,郑公一命呜呼,郑公送于晋为大夫的公子兰回国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22年,也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在晋公南下中原时,晋国周边的白狄等游牧民族对晋国实施侵扰,这些疥癣之疾也让晋国如芒在背。
城濮之战后不久,为了表彰那些在战斗中表现优异者,晋公设立三行,其中以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三行军的主要作为防御在太行山一带游弋的胡人。
三行作为晋国不怎么起眼的后备军,却为史家所反复提到。不仅是荀林父因此而创造中行氏。三行只设有将,无佐,即不是军,三行之将应该都不是卿,而只是大夫(三行中之功勋最着的荀林父一年前还只是晋公的御戎)。按照周代制度,诸侯扩军不能超越三军,而此时晋国则是三支正规军,三支后备军,对外宣称晋国没有愈制掩耳盗铃而已。
荀林父、屠击、先蔑,都属于晋国的传统贵族,在晋公称霸过程中,新兴贵族出力不少,地位也日渐显贵,让献公时代就已经发大的家族颇有怨言。晋公提拔三行将,无疑也有着另一层意义平衡贵族权益。
晋公所任命之百官,多为国家之柱。在霸业铸成,江河日固之时,贵族们都在国家赢得巨大的国际战略意义之时,获取了大量利益。高层的新、旧贵族集团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公即位以来,倚狐偃、武用先轸,整个晋国高层和气一堂,大家同心协力。大家之所以如此亲昵,不仅在于公的手腕。事实上,公、狐偃、先轸三人都属于作风强硬的政治家,风格强梁就难免会产生摩擦。这时就需要一位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政客来润滑摩擦,这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的为臣之道最让人称赞。晋公初设六卿,赵衰频繁登场,表现积极但是更多的是呈现出他的品德谦让。赵衰先后推荐、溱、先轸、狐偃、胥臣、先且居,在政治上出镜不多,却让人怀念。再加之赵衰与公私交甚厚(连襟加翁婿),赵衰到此时尚未有过任何军权,公赏赐给他的封地、财富他又让于他人,这让公很过意不去。
前629年,晋公于绵上再度举行的阅兵式,为了表彰赵衰,为了使贵族们的权益分配更加合理,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晋公裁撤仅存在了三年的三行预备役,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在晋公的刻意安排下,赵衰始将军。诸侯扩为五军,旷古未有,晋公享受着诸侯领袖的绝对优势与权威。尊王之行亦存僭越之举,难怪古人称公“谲而不正”。然而晋国各大贵族世卿的坐大,想在六卿之中就保持利益均衡,也着实太难!
赵衰执政随着晋国霸业的日趋稳固,君臣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呈现出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公与执政官狐偃的舅甥蜜月期走到尽头。
狐偃才能卓越,却为人贪鄙。从他对重耳的拥护看,更像是一次投资。昔太子申生被朝中重臣拥护时,如果也去赶这个时髦,无权无势的他肯定是不太受待见的。他认准了重耳是一支潜力股。
漫长的流亡成为过去,重耳大器晚成,狐偃却一次次在外甥耳边提及自己,实为邀功。在晋公始作三军六卿时,公要立狐偃为卿,狐偃为卿无可争议。狐偃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女逆袭:嚣张王爷独宠妃
异能之纨绔天才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0度终极幻想
福妻盈门
无限之老司机
恐怖广播
太古混沌诀
这个副作用太棒了
期待在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