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25章 恒公(7/7)

禅。”管仲劝,桓公不听。管仲又,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齐桓公执政初期,郑厉公曾一度\"勤王\",但很快就病死。周王室微弱,华夏化有被丧失的危险。

当时北方的戎人势力大涨,虽经郑庄公两次打击,但威胁仍未解除。

不久北戎大规模南下,灭邢国、卫国,横行于黄河以北。南方的楚国也兴起,灭申、息、邓,降服蔡国,侵凌郑国,锋芒直指中原。当时中原的政治局势紧急,\"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1。正是在此种情况下,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崛起,担负起保卫华夏传统化的重任。

齐桓公\"攘夷\"的功绩,主要是对付北方的山戎。山戎族是分布在今河北境内的一支后进民族,又称为北戎。它处于原始游牧阶段,也兼营初级的农业。在春秋时期不断向南侵扰,带有很大的破坏性。鲁庄公三十年,山戎侵犯燕国,燕国向齐求救。齐桓公率领齐国大军,深入到今河北昌黎一带,大败山戎。在归途中,齐军迷路,管仲让把老马放在队伍前面,大队人马跟随,才走出误区。\"老马识途\"就此成为我国的一句成语。

救燕回国的第三年,\"狄人伐邢\"。次年,\"齐人救邢\"。邢国在今河北邢台县境,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相救,把狄人赶走。但邢国的国都被狄人破坏,在鲁僖公元年把邢国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由于齐桓公的关怀,邢国人乐于新迁地,就像回家一样,所以有\"邢迁如归\"的法。

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狄入卫\"。喜欢养鹤的卫懿公,不关心政事,不爱护官民,临战时百姓让他派宠物鹤去同狄人打仗。卫懿公只得亲自披挂出阵,结果战死。狄人攻破卫国都朝歌城,大肆杀掠。

齐桓公把卫国逃出的00余人和共、滕两邑人集中在曹邑(今河南滑县西南),共有5000余人。给他们搭上临时草棚,立昭伯子申为戴公,并派公子无亏率领00辆兵车,甲士000人帮助卫国防御狄人。鲁僖公二年,齐桓公带领诸侯替卫国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建立国都。由于齐桓公的妥善安排,卫国人忘掉了灭国的痛苦。这就叫做\"卫国忘亡\"1。齐桓公救邢存卫,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齐桓公的另一被称道的功绩是阻止楚国的北上。楚国的社会发展并不低,华夏化在楚的浸润也是很深的。但由于楚国地处中原之外,对周王室不恭顺,到春秋时竟自称王,故被中原诸侯视为\"南蛮\",作为共同打击的对象。鲁僖公四年,齐桓公率领宋、鲁、郑、卫、陈、许、曹等八国联军进攻蔡国,接着攻击楚国,大军驻于陉地。齐国责备楚国对周王室不贡\"苞茅\",使周王不能顺利举行祭祀。楚国承认了不向周王纳贡的错误,双方在召陵(今河南偃城县东)结盟退兵。暂时阻住了楚国北上的势头。

葵丘之会是齐桓公霸政业绩的高峰。鲁僖公九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七国国君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结盟。齐桓公由于支持周惠王的太子,当惠王死后,太子继位,是为周襄王。周襄王特别感谢齐桓公,于是就派王臣宰周公出席会议,并宣布\"天子有事于、武,使孔赐伯舅胙\",还特加优惠,在接受胙(祭肉)时免于下拜。这是周王承认齐桓公霸主地位的表示。葵丘之会的盟约《左传》中只有\"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2这样几句。而《孟子.告子下》对这次盟会的盟词有较详的记载,其云: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太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兹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无告\"。

最后是上引《左传》那几句总括的话。春秋时期盟会很多,保留至今比较详细的材料,仅这五条而已,所以十分珍贵。盟辞一方面要求儿子要孝顺父母,父母要慈爱,不得随意以宠妾为妻,更换太子。一方面要选贤任能,改变世官制,不得随意诛杀大臣。还要求社会互相救助,经济上互通有无。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政治制度新旧交替的过渡性1。

在齐桓公当政的4年中,逐渐把黄河流域的诸侯联合起来,援助国抵御戎狄侵扰,保卫华夏先进明起了一定作用。由于各国间结盟修好,相互间战争减少,人民生活得到安定。注意社会救济,互通有无,同救灾患,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徒弟太勤奋显得师父有点懒 神都猛虎岳风柳萱 一念成尊,痴傻娘亲不要怕 轮回 重生之宋青书 纯情花嫁 阴灵师 玄门玄语 我在神诡世界闹革命 从猎魔人开始的无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