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第211章 死去的记忆(3/5)_黑色宿命_新笔趣阁
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1章 死去的记忆(3/5)

他从长沙召回长安。贾谊到长安后,帝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了他。当时祭祀刚完,祭神的肉还摆在供桌上。帝对鬼神的事感到有不少疑问,就问贾谊。贾谊是怎么回答的,史书上缺乏记载。只知贾谊关于鬼神的见解,使帝感到很新鲜,听得很入神,甚至挪动座位(当时是席地而坐),凑到贾谊跟前,一直谈到半夜方止。事后,帝感叹不已地:“我好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学问赶上了他,现在听了他的谈话,还是不及他啊!”对于这件事,唐朝诗人李商隐很不以为然,写了一首绝句来抨击汉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上人事已有很大变化,原来曾压制过贾谊的灌婴已死,周勃在遭冤狱被赦免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中政事。但是,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把他分派到梁怀王那里去当太傅。其原因,还是由于邓通这样人仍在帝身边,贾谊又多次得罪过这个帝的宠臣,这就成了贾谊施展其政治抱负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梁怀王刘揖,又名刘胜,是帝最喜爱的儿子。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也算是对他的一种重视,虽然这还谈不上升迁。

不过,对贾谊来,他所关心的似乎不是自己职务上的升降,而是国家的政治形势。在当时,西汉王朝的政治局势基本是稳定的,但也面临两个矛盾,并逐渐尖锐化起来。一个是中央政权同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一个是汉王朝同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尖锐化,在当时已见端睨。如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接连叛乱,吴王刘濞企图叛乱的消息也时有所闻;而匈奴也经常侵扰西汉北部边境。贾谊透过当时政治局势的表面稳定,看到了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对此深为关切和忧虑。他接连多次向帝上疏,向帝敲警钟。其中最着名的,是在帝前之七年(前1年)他从长沙回长安后所上的《治安策》。

《治安策》一开头,贾谊就大声疾呼:我看天下的形势,可为痛哭的有一个问题,可为流涕的有两个问题,可为长叹息的有六个问题,其他违法背理的事就更多了,难以一一列举。他斥责那些认为天下“已安且治”的人,认为这种人不是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懂得治乱大体的人。他形象地:把火放在柴堆之下,而自己睡在柴堆上,火还没有烧起来,就平安无事。当今的形势,同这有什么两样呢?

贾谊指出危害西汉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他回顾历史,列举事实明分封诸侯王的害处。起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王,结果是“十年之间,反者九起”,一年也不得安宁。异姓王的叛乱虽然被平定了,但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又分封了一批同姓王。在帝初即位时,天下还算安定,为什么呢?因为大的诸侯王年纪尚幼,而汉王朝派去的太傅、相还能掌握实权。但是,几年之后,诸侯王们大都长大,血气方刚,而汉王朝派去的傅、相年老多病,有的被罢免了,各诸侯王国的丞、尉以上的官职,都被诸侯王们安插了自己的亲信来担任。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要想使国家政治安定,恐怕连尧、舜也是办不到的。

贾谊指出,有人把异姓王叛乱归结为同汉王朝(即刘氏)关系疏远,这是不对的。他举出济北王刘兴居(帝的侄子)、淮南王刘长(帝的弟弟)相继叛乱的事实,明同姓王虽“亲”,也是靠不住的。因为这些同姓王虽名为臣,其实都有布衣昆弟之心,也有称帝为皇的野心。他们在自己的国里擅自授人爵位,赦免死罪之徒,甚至使用皇帝的宫室和仪仗,使汉朝的法令在他们的独立王国里面行不通。

贾谊指出,诸侯王的叛乱,并不取决于是疏是亲,而是取决于“形势”,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他回顾汉初七个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历史事实,认为大都是强者先反。韩王信依靠匈奴,接着也反了;……燕王卢绾力量比较弱,最后才反。异姓王中也有不反的,这就是长沙王吴芮。长沙国只有二万五千户,实力最,同皇帝的关系比较疏远,反而最忠于朝廷。这并不是因为吴芮的性情与别人不同,也是形势所造成的。这样从“形势”来解释诸侯王反叛与否,是贾谊的独到的见解。他甚至假设,如果让樊(哙)、郦(商)、绛(周勃)、灌(婴)据数十城而为王,他们也会反叛,因而被灭亡;相反,如果让韩信、彭越这些人作为列侯而居,他们也不见得会反叛,至今也还可能完好而存。正因为给予诸侯王以相当大的地盘和实力,那末,他们不管是异姓还是同姓,都有可能反叛。因此,贾谊得出的结论是:“疏者必危,亲者必乱”。

根据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历史教训和同姓诸侯王必然反叛的危险,贾谊向帝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为此,他明了这个问题上应该有的指导思想。他:诸侯王势力强大,好比是大骨头,汉王朝如果不用权势法制这把大斧头去砍,而想用仁义恩厚这把薄刃刀去切割,那么,这个刀子不是被碰缺口,就是被折断,那是无济于事的。他形象地指出:形势就象害了浮肿病,一条腿肿得几乎同腰一样大,一个指头肿得几乎和大腿一样粗,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数据废土 带个地道系统打鬼子 快穿之男配攻略 恋千年 复制老婆 逆天毒妃:邪王心尖宠 繁花乱舞(GL) 从B站开始拍鬼片 冥河传承 厚黑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