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变 (三 上)(1/2)
天变 (三 上)
祥兴五年春二月,忽必烈率汉军二十七万,蒙古军五万,“御驾亲征”。[ [< 加上自中书省征调的十天祥案头时,大都督府众人知道,旷日持久的对元经济战已经失败了。
忽必烈父子没读过南方的书,也不懂什么叫经济。但他们拥有草原民族最敏锐的执政本能,对抗南方咄咄逼人的经济战,忽必烈父子采用了旷野上一种名叫豺的动物的生存方式,牺牲同类保全大局。
豺是一种在荒野间群居的动物,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在于,遇上食物不足的荒年,它们不会优先照顾种群里的老弱,而是把年老的和刚出生的同类当作食物吃掉,凭借这种手段维持种群的绵延。
忽必烈父子显然比豺更聪明,蒙古人靠抢掠来维持国库平衡。当天下抢无可抢时,他们把人分为四等,依靠对汉人和南人的无耻剥夺来获得维持国家运转。当凭借对汉人和南人的剥夺也无法满足国家运转的财富需求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再把自己的另一批臣民打为另类。
忽必烈宣布起义的地区为敌国,目的就是可让元军名正言顺地抢。抢劫敌国是不需要手下留情的,三军将士不会有屠杀自己同胞的精神负担。同理,太子真金先去年将穷人赶出大都和今年的所谓“反贪”,也不过是为了把一部分人打成可以洗劫的目标。
“子矩,你回头通知海关吧,从今天起,除了武器、硫磺、硝石和钢材等军用物资外,其他财货允许向北方出口!”文天祥叹了口气,低声吩咐。
古往今来,对同胞的洗劫,永远比对敌人的洗劫风险小。忽必烈父子既然能想出这种办法来对付大都督府的经济战,再继续对北方进行物资禁运也不会有更大的收获。北元朝廷随时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臣民打为另类,只要有牺牲品供他们内部劫掠,元庭就不会因为经济崩溃也垮掉。
“唉,我这就去!”杜规的肉眼泡猛然张大,带着几分惊诧的神情回答。自从把海关职务交卸给陈纲后,他就一直自觉身份尴尬。所以议事时态度也没有原来积极,甚至对于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也尽量不参与。为了海关对北方进行贸易禁运的事情,福建、广东和两浙的商人没少找他疏通,而向来以商人利益保护者自居的杜规一反常态,很少在文天祥面前给大伙说情。
“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忽必烈凑不齐足够的南下物资?”文天祥盯着地图,低声询问。杜胖子在大都督府群僚中对经济的领悟能力屈一指,大多数情况下,自己这个拥有后世记忆的人都没他鬼点子多。破虏军在江南西路对付伯颜已经非常吃力,如果能把忽必烈拖在北方多一些时间,文天祥宁愿付出任何代价。
“丞,丞相问,问我?”杜规一时反应不过来,话语有些结巴。自从泉州事件之后,他与大都督府其他幕僚之间就生了些芥蒂。自己也觉得与文天祥的关系没有原来那样近,日日受到冷落。此刻乍闻丞相大人向自己问计,激动得无以复加。
文天祥回过头,很给了杜规一个包容的微笑:“当然是你,难道这里有人比你会做生意么!”
“唉,唉,我想想,我想想!”杜规觉得自己在做梦,偷偷掐了自己一把。剧烈的疼痛让他立刻清醒,皱了会儿眉头,低声说道:“只,只能买了。他在民间征集什么,咱们就暗中高价收购什么!但忽必烈既然对自己的臣民也抢,价格拉得再高也未必有用。其实买物资不如买人,如果咱们出钱武装两淮那些草头王………”
杜规想出了一个庞大的扶植计划。两淮各地在去年冬天崛起了很多王爷,打着汉、唐、周、楚等旗号四下劫掠。这些土匪对大都督府不买帐,曾琴从两浙派了几波使者过去,都被王爷们赶了回来。但如果不惜重金武装这些不可控制的力量,短时间之内也许可能迟滞忽必烈南下的脚步。
“只怕到头来咱们养虎为患!”参谋宋清浊强烈反对杜规的建议。在他看来,那些草头王爷们根本没有国家观念,被武装起来后,可能对抗忽必烈,也可能成为忽必烈对付破虏军的得力助手。
“忽必烈比咱们想象得聪明!”正当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陈子敬把另一份北方细作冒死传回来的报告放在了大伙的眼前。在那份谍报上,忽必烈充分表现出了他宽宏大度的一面。几个盘踞在衮州、开封一带,去年冬天刚刚称王,今年春天又匆匆放弃“王位”的土匪迫于兵势向忽必烈输诚,忽必烈答应可以不计较他们的造反行为。前提是,这几个“王爷”接受朝廷的招安,自备粮草、器械协同官军去登州“剿匪”。
“既然如此,随他们去吧!”文天祥摇头,话语里多少有些无奈。对于北方的草头“王爷”,他本来就没抱什么过高期望。与当年的陈吊眼和现在的张一行等绿林豪杰不同,这些人起兵反元根本不是为了反抗暴政与奴役,而是看到破虏军节节胜利,以为北元气数已尽所以想趁乱捞取好处。这些投机者和文忠记忆里元末的一些农民武装一样,心中没有任何国家民族观念,也没有任何做人的底限,蒙古人占上风时他们接受招安,反元力量占上风时他们再起“起义”,根本不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洛尘张小曼阅读免费
明朝坏家伙
长生志异
快穿之女配万事随心
印度神话,天帝今天不上班
戏精打脸日常
暗黑狂潮
佣王
盛世风华
琉璃美人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