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述再次进入视野(1/2)

第一百五十九章李述再次进入视野

鲁肃、凌操的到来,让严正势力的权力分割起了变化。

鲁肃被正式委任为长史,接替陈宫的位置,全权负责庐江、豫章、鄱阳三郡的内政事务。

而陈宫被严正正式任命为威远将军军师,统管严正势力内所有军队事宜。

刘晔总管商号依旧未变,他的皇室帝胄身份能更好地与各诸侯交涉相处。

而军队将领的职务变动却因起了一些小风波。

严正得凌操,这代表着他想发展壮大水师的机会来临。

他构想将水师分为两部,一为庐江水师;另一路为鄱阳水师。

鄱阳水师是为日后西进作准备;而庐江水师将做为北抗曹操作准备,当然目前却是为对付江东孙权做准备。

鲁肃、凌操的投靠刺激着蒋钦。

只一个晚上,鲁肃就说服了蒋钦,次日,严正就得到了蒋钦的宣誓效忠。

蒋钦在效忠之前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严正必须扶持孙绍成为江东之主。

这其实与严正的构想没有区别,江东不是严正现在有能力一口吞下的,打倒孙权、周瑜,扶持孙绍成为江东之主,以严正是孙绍姑夫的身份掌控江东,自然容易很多。

而等到掌控时日以久,水到渠成之时,江东依旧逃不出严正的手心。

所以,严正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依严正的构想,让凌操、蒋钦二人组建鄱阳水师,让甘宁组建庐江水师。

这是因为毕竟凌操、蒋钦二人来自江东,日后万一爆发战争,与熟悉之人对战,恐怕会有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但严正自认为合理的安排,被凌操、蒋钦拒绝。

凌操、蒋钦一力请求自己组建庐江水师,理由很简单,打倒孙权扶持孙绍继位,只有故旧无法面对自己,自己没有什么不能面对故旧的。

严正劝阻无效,在鲁肃的劝谏下,严正同意了。

严正任命凌操为扬波中郎将、庐江水师提督,蒋钦为伏波中郎将、庐江水师戍守(副提督)。

任命甘宁为讨寇将军、鄱阳水师提督。

由此,严正势力水师的基本格局已经成型。

严正将凌操旧部水兵俘虏全部归还,而这些凌操的水师旧部欣喜不已,组建顺利地开展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了鲁肃的帮助,庐江三郡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

庐江水师在濡须河以北的巢湖演练,鄱阳水师则在长江与鄱阳湖间演练。

府兵渐渐地恢复元气。

而高顺的陷阵营不断地来往于皖城与横江、历阳之间。

庐江与江东再没有信使往来,没有和谈,也没有交战,双方各自坚守着实际控制线。

外表和平之下,暗潮汹涌。

或许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建安五年七月,从许都分号传来消息,袁绍命刘备潜回汝南,率黄巾刘辟残部扰乱曹操后方,以起到牵制曹操兵力的目的,却被合肥曹仁率兵北上击溃。

这本与庐江或者江东孙权势力无关。

可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

庐江太守李述,呃……这庐江太守源自孙策与周瑜西进时,与严正谈妥,严正占据皖城,孙策拥有南庐江除皖城之外全境。

后来孙策攻打皖城失利之后,与严正和谈,划定疆界,其实李述的太守身份已经是不伦不类。

李述驻守潜山,其实只是潜山一县,最多只是个县令的实力,只是仍旧驻守有三千士兵。

由于当时与江东议为同盟,又与孙策联姻,严正自然也不好意思去驱赶李述,而孙策本来是要撤回李述及其三千军队,但不幸因遇刺而疏忽了。

于是,李述如同一个被遗忘的孤儿,夹在严正、曹操、孙权三个势力之间,无从适应。

而孙权继位后,本有着撤回李述之意,但后来周瑜西征,就打算攻下皖城与李述会师,其实周瑜有派人暗中密令李述配合自己夹击皖城,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述并没有奉令南下。

所以,孙权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选择了淡化此事,等到日后情况明了再作处理。

可现在,李述有了反应,一反应起来就是连锁反应,严正、曹操、孙权三方势力被同时牵扯进来,战争莫名其妙地爆发了。

说是莫名其妙,但其实战争的因早已经种下。

李述此人,出身士族,个性稳重,受孙策提携之恩,应该来说是个忠义之士。

但这不代表着他会臣服于孙权,对李述来说,孙权不过是个孺口黄牙的小子,岂配他为其效忠?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如果是孙绍继承,李述说不定还是会效忠于孙绍,以报孙策生前提携之恩。

可孙权继承不伦不类,李述就动了歪心眼。

皖城被周瑜攻打,李述确实收到了周瑜密令。

但那又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战五渣逆袭宝典[快穿] 超凡公子 第一继承人 异陆烽火之神龙创世 战神为婿 第一赘婿叶辰秦洛雪 秦时明月之纵横奶爸 重生亚当 调教三夫 天下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