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那一刻,关中天眼前出现了一个菩萨(1/2)
从村头的茅草房到大祠堂,并没有经过霞枫村最繁华的地段——中央街。自从徐逸锦成了一夜新娘的第一次新寡妇后,她就再也没有去过中央街。如今,再一次成为寡妇,又再一次即将临盆的徐逸锦打算重新走一次中央街,此刻,当她身临其境的时候,恍若隔世。
霞枫的中央街是一条明代古街,长约一公里。这条街上,演绎着霞枫这个千年古村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故事。
霞枫地处楠枫江中游中心位置,永乐古道、永仙古道在中央街重合,脚夫商贩在这条古街上穿梭,窄窄的街面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两旁的店铺生意红火。鼎盛时期,中央街正常营业的店铺有几百家,几家药店连东瓯城里都开有分号,这里不仅保存有明代店铺的活标本,还保存着中国最为传统完整的耕读模式。
这个气息氤氲的冬日的清晨,不是很冷,店铺次第打开,街上行人还不多。徐逸锦慢慢地走着,今天,她再一次细细打量着这条故乡的老街:杂货店是杂乱的,药店是静静的,馄饨铺升腾着水蒸汽,理发店好像一成不变,前清的转椅还转得很顺溜,打铁铺里火星四溅,那清脆的叮当声在为古街交响曲伴奏着……徐逸锦不经意地往精巧的阁楼上仰头一望,恰遇那阁楼上一位睡眼惺忪的姑娘推窗俯视,徐逸锦心想:此刻楼上那位姑娘如果是潘金莲,她也许就是那位西门大官人呢。想到这,徐逸锦不仅缩了一下脖子,偷偷笑了。
徐逸锦走得很慢,终于走完了中央街,然后,她加快脚步,来到办冬学的大祠堂。
霞枫村选在大祠堂办冬学,徐逸锦觉得实在是太恰如其分了。大祠堂是霞枫人崇尚传统文化的最好注释,因为这里不仅是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大宗两侧廊房的墙壁上悬挂着展示牌,左文右武,从古到今。左边廊房里聚集霞枫的文气,从进士,举人乃至当今的博士洋学生,大祠堂还是演绎周礼的好所在。今天在这里,第一期冬学师资班的学员要结业了。
刚进教室,便见关中天正在拿着一张。
《浙南日报》给冬师学员们读新闻。徐逸锦走进教室说:“今天怎么想出读报纸认新闻识新字的新花样呀?”
正问着,关中瑜也跟进了教室,说:“读报纸好啊!报纸上讲形势、讲政治,报纸就是一个无声的好老师。我就是常常看报纸,不断地学习,才有进步,才跟得上形势。小学堂里有份报纸,以后,我常借给你们学习用。”
今天第一期冬学冬师班的毕业典礼让徐逸锦很惊喜,学员们居然以“山歌扫盲”的形式开头,将学到的文化知识编了好多个小节目,有《送郎参军》、《打倒美国佬》,还有宣传反“细菌战”讲卫生的。有的学员在底下背熟了几句,可是一轮到自己上台就忘记了,引来阵阵笑声。最后,关中天放声高唱扫盲歌:“社会主义是天堂,学习文化不怕忙,田间处处是课堂,休息就来扫文盲。”“没有种子难开花,没有文化难当家,学好文化学技术,技术革命机械化。”
关中天一边唱着,一边偷偷地拿眼睛瞄徐逸锦。他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多大的人了,自从和徐逸锦一起办冬学,怎么就变成和小牧童一样大了呢?在课堂上,眼睛不自觉地往徐逸锦那边瞟、放学回家了,心里还是她,早上早早来学堂,就想她也能早点到。好几次觉得心里有小火苗一直往上窜,总想和她说点什么,但是,话到嘴边,看着她礼貌的微笑,虽然近在眼前,却又觉得远在天涯。于是,心里的那点小火苗便暗将下去,夜深人静时,又一点点窜出来,按都按不住。
关中天觉得浑身不舒坦,他得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于是,在这结业典礼上,他攒足劲儿大唱扫盲山歌,学员们听到那么大的声音先是一愣,继而爆笑。见到徐逸锦在一旁眉眼里的忍俊不住,关中天觉得自己舒服多了。但是,他不知道,家里的另一个人对他这些日子的动静并不舒服,那就是他的大哥关中翰。
关家双亲去世得早,关中翰很早就当家。长兄如父,除了老三关中天从小刁蛮难管教外,老二和老四对他还是很敬重的。老二客死他乡,他痛断肝肠,所幸老四很争气,才让他放下了悲伤。关中翰是个审时度势的人,以前老四在省城读书,他常修家书,不断告诫老四不要参与政治斗争,老四在他的不断警告下,也算听话。但是如今解放了,他一直暗中观察,这么长时间,从解放军路过村子借住小学堂、到土改工作队进村、铲除鸦片、剿灭土匪,一桩桩一件件,这共产党和国民党还真是不一样。不久前老四说王队长当他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关中翰这一次没有反对,觉得顺应时势为英才。老四积极上进、意气风发倒也是正常的,想不到老三这个从小到大闻名四里八乡的“赖伦客”(楠枫一带对不务正业刁蛮骄横的年轻人的特称),自从参加“办冬学”后,简直变了一个人。关中翰曾经暗自庆幸梁上燕死于非命,从此与老三不再有瓜葛,但是见老四为梁上燕的死郁郁寡欢,关中翰又担心他外出胡作非为。他不明白这“办冬学”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老三很快解脱变得欢愉,于是他愈发仔细地观察老三,在他揣着长长的竹烟管背着双手多次到“冬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创建修炼体系
她是个哑巴
猎妖高校
沉醉
我与未知
美女总裁的超品高手苏晨
[快穿]甜妹治愈世界
冥夫缠上身
穿成老妇后,收获养成系权臣
仙隐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