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报社(1/2)
去之前,为了尽可能被录用,洛景枫曾有意调研了此刊物一番。
1894年,兴中会创办后,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且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革命领袖孙逸仙尚未认识到利用报纸宣传革命的重要性。
1896年,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大使馆诱捕拘禁的他险些被钉在一只大木箱中运送回国处死,多亏了伦敦报界大造舆论,才迫使公使馆将其释放,最终他幸免于难。
这件事刺激到了孙逸仙的同时,也令他第一次认识到了报纸宣传的强大威力。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维新变法失败后,逐渐沦为保皇派,他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不少海外侨胞受了《清议报》的影响,从同情革命转而成了保皇会的一员。
受其启发,孙逸仙决定创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
此时,国内严峻的政治现实使得革命报纸无法在内地出版。
因而,孙逸仙选中了既不受清政府控制又离内地较近的香港作为办报地点,且同时委派英语极佳又有深厚汉文功底的冯少白赴港办报。
接下来,讲讲这位冯先生的事迹。
作为孙逸仙忠实追随者的冯少白出生于广州一茶商之家,只可惜时运不济,其祖父冯克俭因欠债下狱被发配至边疆后亡故,其父后又抱重病,自此家产中落,迁至江门。
从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的他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1890年,冯少白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与孙逸仙一见如故,而后拜盟以兄弟相称。
每于学课余暇之时,他便与众革命先行者聚会于杨耀记,大伙畅谈革命,无所忌讳。
1892年,冯少白辍学与孙逸仙一起奔走革命,且同年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冯少白主要负责料理店务。更新最快 电脑端:
1895年,冯少白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后与孙逸仙等人逃亡日本,继而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
这期间,冯少白还为戏班创作粤戏剧本,《文天祥殉国》、《儿女英雄》等剧目均出自其笔下,借以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不久,孙逸仙在日本代为购买的印刷机器和铅字运送到了香港,自此,《中国日报》便在士丹利街24号正式创刊。
此刊宣传反满倒清思想,只为努力唤醒民众,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
报纸以精辟的时评深刻地剖析着清政府的黑暗现实,向人民展示了革命不但会发生,而且一定会成功的真理。
此报社既是革命党人的喉舌,又是指导革命斗争的指挥部,同时也是兴中会在香港的重要联络机关,地位之重不言自明。
再来看看这位冯先生的样貌。
冯少白中等身高,细眼浓眉国字脸,不太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
相较于平庸的五官而言,他那恬淡的气质却格外出众,只要与其说上几句话,对方便会感到如沐春风的舒怡畅快。
而这一日,刚踏入报社大门瞧见此人的一瞬,洛景枫便有了种似曾相识的震惊之感。
诶?
他是不是
自己一定在哪见过他!
咦?他不会是那个那个曾经潦倒于洛家的义士吧
霎时间,洛景枫记忆缥缈,随即飞回到了四年前。
因计划泄露,1895年的广州起义当时不得不被迫停止,为保存革命火种,那日夜晚,冯少白甘冒风险孤身一人匆匆返回总部机关只为焚毁兴中会名册。
可这一去则险些再也回不来,因那里已有清兵设伏。
好在冯少白年少时曾跟父老乡亲学过些功夫,所以身手还算敏捷。
再加上携枪防身,他没有令那埋伏的几名清兵谈到便宜,可即便顺利逃脱,他还是受了枪伤。
因兴中会于广州的秘密机关“亨通行”与洛家大院毗邻,左臂中弹后,弹尽的冯少白仓促翻入洛宅之中紧急避险。
用力捂住伤口的他跌跌撞撞潜入洛府后,顾不得太多,情急之中窜入了近处一未亮灯的房间之内。
几日前,洛康靖、凌罗夫妇俩外出游玩,至今未归。
此刻,尚在爷爷房间内的洛景枫仍在喋喋不休,长篇大论,可说了那么久,他的舌头却也渐渐有了微微的困意。
眼看已过亥时,洛景枫的哈欠终于此消彼长,接踵而来,因而他这才决定回房休息。
可就在此刻,他忽然想到了自己近日创作的一幅画作来,是张爷爷和奶奶并肩而立的肖像图。
昨个刚刚完工,所以这时他想邀爷爷前去鉴赏一番。
洛鸿勋一听,本也有些困了的他突然间也来了兴致,于是同孙儿一道去其房间瞧上一瞧。
二人一路说笑着并未留意周遭,推门而入后,便照常将烛火点亮,可烛光亮起的一刻,二人却同时瞠目惊呆。
眼见地面血迹斑斑,祖孙俩的心顷刻间全都提到了嗓子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之天命所归
太阳神的荣耀
最强弃少(沦陷的书生)
悠然的穿越生活
女教师的贴身高手
穿越之肆意人生
鬼医狂妃:邪帝,榻上驯
穿越之安意人生
杂家宗师
护花小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