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1/3)
浓云蔽月, 虚极楼上只闻飒飒风声。夜风过境,斩断野草,哪怕入春四月, 唐慎也是一股凉意直上心头。>
唐慎起初错愕地看着王溱,但随即他就定了神, 眼神阴晦不明。>
他与王溱师出同门, 无论如何,都已然是朋。可王溱说, 同志才为友!王溱的志向是什么, 唐慎哪里知道!那么他如今这样问, 莫非是在逼他站队?>
唐慎如今高中探花,必然是要去翰林院上任,不出意外,至少半年他都要待在翰林院,和在户部的王溱扯不上关系。朝中情况他一概不知, 直到今天晚宴他才从傅渭和王溱口中知道了一些情况。这样的他, 对王溱有什么好处?王溱的志向是什么,他在朝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地位, 他两眼摸黑, 不知道啊!>
唐慎表面镇定,心中百转千绪。>
忽然, 他一震:王溱真的是在让他站队吗?>
他今年不过十六岁, 出身寒门, 并无靠山背景, 要不是梁诵,唐慎绝不可能拜入傅渭门下。他与王溱相处一年,如今回忆起来那一幕幕的场景,无论是王溱数次指点他、帮他在科考一路上扶摇直上,还是会试前王溱带他放生的事。>
唐慎深吸一口气,断定:王溱真的只是在问我的志向!或许有他意,但此刻哪怕装傻也没任何关系。>
望着王子丰微笑的脸,唐慎却迟疑片刻,再开口时,他道:“去岁三月我来盛京,得先生和师兄的照拂,才在这陌生之地有了栖息的一角。从姑苏府来时我从未想过科考之路能这般顺利,一切多亏子丰师兄的谆谆教诲。景则此生难忘。”顿了顿,他总结道:“师兄与我,亦师亦友。”>
王溱望着唐慎警惕而专注的模样,看了许久,微微笑了。>
“看着师弟今日这模样,想起九年前。”>
唐慎抬头看他:“九年前?”>
王溱露出回忆感慨的神色:“九年前我中状元时,也与师弟一样年轻。”>
唐慎这次是真的愣了好一会儿。>
王溱今年二十六岁,比唐慎大了整整十岁。可唐慎从未觉得王溱年纪大,毕竟放在后世王溱就是个年轻人,说不定还在读书,都没上班,谁都不能说二十六岁算是年纪大!但放在古代,王溱此刻说自己不年轻了,唐慎一时间也没法反驳。>
他看了看王溱的脸,想起国子监的同窗刘放今年好像也二十六岁,可看上去比王溱老了一大截。王溱怎么看怎么像个二十岁模样、刚及冠的世家公子,翩翩如玉。>
唐慎道:“师兄如今也很年轻。”这句话难得有几分真心。>
王溱回首看了唐慎一眼,道:“入夜风大,下楼吧。”>
两人一起再走下虚极楼。>
临走前,王溱忽然道:“对了,小师弟可知道你的探花府在哪儿?”>
唐慎:“还不知,听说要下个月才会告知。”>
王溱指了指城东的一块地,与皇城靠得很近,十分凑巧,傅府和尚书府也在那附近。他道:“每次殿试的一甲三人都会得到圣上赐予的宅邸,这事是交给户部负责的。小师弟觉得,那处地方如何?”>
那当然是块风水宝地,傅渭和王溱都住那儿,唐慎住那儿没一点不好。>
可翰林院恰恰在城西,两边隔了大半个盛京。>
唐慎老实道:“是个好地方,只是离翰林院远了点。”>
王溱:“哦,只是告诉你一声而已,这块地方三日前已经定下来了。”>
言下之意:通知你而已,没打算询问你意见。>
唐慎:“……”>
那你还问什么问!>
师兄弟二人一起下了虚极楼后,王溱主动提出送唐慎回家,唐慎也没推辞。坐在宽敞的马车中,座椅上铺的是上好的虎皮毯,毛色油亮,马车中的抽屉中放了各种零嘴和许多书籍。王溱是个会享受的人,这车行驶在盛京本就平坦的路上,更没有一丝颠簸。>
打着尚书家灯的马车缓缓驶到唐慎住的那条巷子,唐慎跳下马车。他回过身,道:“多谢子丰师兄相送。”>
王溱撩开车帘,对唐慎道:“夜已深,小师弟慢走。”>
唐慎:“师兄也是。”>
两人客套一番,唐慎正要转身回去,只听王溱又道:“前几日看书,得了一句话。今日想想,觉得有些意思。小师弟,有些事知其可以为,也需知其不可以为。”>
唐慎身体一怔,抬起头,望着马车中的王溱。>
良久,他轻松地笑道:“这话莫不是取自《论语》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吧,倒也改的巧妙。”>
王溱笑了笑,没再说话,马车轱辘在青石板地上发出吱呀的滚动声。唐慎站在巷口,目送王溱渐渐离去后,脸上的笑容也慢慢隐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不灭仙医
贵族血脉
三国之我乃刘备
鬼帝狂妃:绝色祭魂师
至高文明
娱乐圈头条莞尔
虚空征服者
何以悲伤换流年
驭宠幻世
我的魔王不可能在二次元过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