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4)
十月朝, 寒衣节, 正是穷人送寒衣, 相思寄红豆的日子。>
姑苏府不似金陵, 对寒衣节十分讲究。姑苏人并不爱过寒衣节, 只是天气渐凉,逢上寒衣节,就多穿了一件秋裳。然而这日碎锦街上却是热闹,只见千秋楼旁不知何时矗立了一座富贵华美的酒楼。>
碎锦长街, 人声鼎沸。姚掌柜站在千秋楼的门口,远远瞧着对面的景象。>
唐氏物流的小东家, 唐小三元的手段,在这姑苏府的商贾中谁人不知。他那奇怪的物流生意暂且不说,姚掌柜知晓, 唐家珍宝阁的黄金缕之所以能卖得那般好, 在姑苏府的夫人小姐中比黄金还妙, 就是因为这唐慎的手段!>
然而今日真是奇了,唐慎的酒楼新开张,他竟然没闹出太大动静,只是在门口请了舞狮队,又放了鞭炮。>
“这唐慎,又在作甚?”姚掌柜仔细看着,却瞧不出头绪。>
唐氏物流早就在一个月前, 就将酒楼开张的事传了出去, 今日唐家酒楼早已客满, 新客也络绎不绝。姚掌柜在外面瞧了会儿,喊来一个伙计:“你去那唐小三元的酒楼看看,他到底在搞什么花样。”>
这伙计道:“掌柜的,他们家酒楼是专做拨霞供生意的,我去了是否也要点锅拨霞供?”>
姚掌柜冷哼道:“你去就是了,我还能亏了你不成?”>
“好咧!”>
姚掌柜找的伙计是千秋楼最机灵的一个小二,名为张庙儿。张庙儿得了姚掌柜的命令,并没有立刻去对面酒楼,而是悄悄换了身衣裳。他离开千秋楼,走到那家酒楼前,抬头一看。>
“细霞楼?”张庙儿虽然识字,但就认识几个大字,完全不懂这话的意思。>
一个书生从他身边走过,看着这字道:“须叫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好一个细霞楼,我定要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有霞觞滟滟金!”>
张庙儿嘀咕道:“读书人就是酸腐。”接着跟着这人走了进去。>
张庙儿前脚刚踏进门,后脚还没迈进来,便有一个小二急急跑了过来。“客官,今日咱们细霞楼已经客满。”>
张庙儿:“啊,那我便只能走了?”>
小二:“请留步。客官往这儿坐,您若愿意,可在这等候一会儿。若是有人吃完饭,我自会来叫您。”>
张庙儿心里一惊:还有这种说法?>
千秋楼是姑苏府最好最贵的酒楼,也经常会出现客满的情况。想来千秋楼吃饭,通常要提前预定。但千秋楼从没对客人说“您坐在旁边等等”这样的话,因为千秋楼不差这生意,客人通常也等不了那般久,难道说吃拨霞供的客人,吃菜都比普通酒楼的要快?>
张庙儿将信将疑地跟着这小二,来到了一个候客的小屋。这小二殷勤得令张庙儿有些慌张,以为对方看出自己是千秋楼来的细作。张庙儿进了屋,惊奇地发现屋子里竟然已经有了七八个人。他一看,又在其中发现了两家酒楼的小二。>
三人尴尬地看了对方一眼,都没吭声。>
张庙儿心中诧异,他坐下后,只听屋子里的高台上传来一道铮然声响。高台上,一个高高瘦瘦的老说书人一敲惊堂木,胡琴声响起,这说书人说道:“却说那朝末年,是群雄争鹿,战事纷起。金陵府,某渔村,一片红光映天、祥云碧空中,只听一道婴儿啼哭声,是呱呱落地!”>
又是一道惊堂木响,张庙儿心神一震,不知不觉竟听起了这说书人的故事来。>
这说书人的故事,讲得与寻常茶馆的截然不同。>
说的是某朝末年,金陵府出了个神童。这神童三岁识百字,五岁能诵诗。八岁时出口成章,十岁便拿了金陵府的童试小三元,十二岁得了解元,比那唐慎还厉害。然而就在这时,他被人嫉妒,下毒暗害,是双手残废,口不能言。>
张庙儿听得义愤填膺,哪怕那小人被抓去了官府又如何,神童已是废人,遭人百般凌辱。曾经巴结神童的,纷纷恶语相向。神童的父亲也暴病去世,只留下他一人,又哑又残。但他每日苦读诗书,从不放弃。>
这一日,他被恶毒的后母推进河中,眼见神童就快死了,一个老者路过,将他救了上来,并治好了他废了的双手。>
“我乃一游医而已,你这哑口我治不了。相逢便是缘,你且好自为之罢!”>
神童用刚刚好了的双手,忍着痛在地上写上一句话:“我哑又何妨,双手亦能言。他日我若成帝王,报与恩人百座庙,千年香火绵延长!”>
张庙儿大呼:“说得好!”>
他刚说完,小屋里的客人们纷纷道:“好!哪怕哑了又如何,让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们看看!”>
张庙儿正听得入神,先前招待他的小二走了进来:“客官,您的位子到了。”>
张庙儿一愣:“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骑龙
御剑仙瑶
瓷魂
闺华记
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呢喃诗章
双龙共存
她死后,疯批大佬杀光反派殉情了
拔剑十万次,我已无敌
无良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