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国航母报告(1/2)

第二百二十一章中国航母报告

日本,横须贺码头。

码头的工人比起两年前又多了许多,尤其是到了1935年,原本因为国家战败导致整个经济濒临破产而变得有些冷清的码头,在1934年后又开始恢复了一些繁荣景象。

许许多多的破产商人和手工业者开始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尤其是横须贺码头附近的居民,更是家家户户都出门当上了搬运工。剩余的则是维持那一家家的家庭手工作坊,他们现在,总算是能够得到一些工作的,虽然只是一些为中国商品进行最基础的加工,虽然只是一些廉价的基础加工,或者是有害的工作,比如,从中国整船运来的废旧电视机。这些家庭手工作坊的工作,就是从废旧电视机里面回收金属,然后再运回中国。

一些靠岸的水手用仅有的一点日元,在岸上喝得烂醉后,才偏偏倒倒地回船上去。

“化不高,但都受过教育,而且,走的地方多,看得多懂的也就多。对时事与政治的评价,往往有草根阶层所独有的视角。

……

旁边的几个穿着军服的日本男子,闻言却是停步,其中两名年轻海军军官甚至愤怒地想上前去教训一下这几个烂醉的酒鬼,但一名带头的军官,颇有威严地制止了,“他们说的是事实。走,该去东京了。”

没人知道,眼前这个穿着普通海军军官服的男子却是当前日本的海军重臣,原横须贺海军司令,即将回东京,出任海军军事参议官的新晋海军大将永野修身。

站在驶向东京的驱逐舰上,永野修身望向远处的横须贺造船厂,里面正停着两艘老式战列舰,上面搭满了支架,那是他在横须贺担任海军司令所参与的最后一件军港大事:改造战列舰,把它们变成和中国人一样的改装航空母舰。

再次看了一眼被拆的乱七数字。

如今,这里拥有着新中国最先进的造船设备,最现代化的船厂,最熟练的造船工人,也有两条新中国最大的军用舰只——排水量四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

其中最早铺设龙骨的一号舰,在31年底就开始铺设龙骨,现在已经开建近四年了。

可以说,马蹄湾海军造船厂,整体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一定是在努力向最先进展,许多先进机械和造船技术,甚至连外国人都没有。这就是西南一贯的做法,整体较为优秀,局部特别先进。

现有的三艘航空母舰基础上,新中国五年内的航空母舰计划,还包括2艘四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两艘2万吨级的中型航空母舰,使得新中国在194o年左右能够维持一支由七艘航空母舰组成的中等强大规模海军力量。虽然比起二战那些疯子们建造的航母数量还远远不如,但整体来讲已经是足够亚洲范围内的战争需要了。

毕竟,在整个战争前期,新中国所需要具备的只是能够打赢一场面对任何海军强国的太平洋,充其量马六甲海峡上的战争,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挑起世界大战,和全世界进行军备赛跑。

只要海军计划实施得到,工人培养的够多,民用造船厂能够在战时迅转为制造军舰,再加4o年就将开始的疯狂造舰计划,新中国在未来的二战,并不惧怕任何敌人,就算是遇到了地球疯子——美国人,也能单挑。

不过,新中国毕竟根基要弱点,尤其缺乏造大型军舰的经验,虽然有全套图纸以及相当数量的高级科学人员在工厂长期驻扎,但进度还是偏慢年时间,一边摸索一边提高。

“四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你们的工人培养计划做的很不错。”蔡锷点点头,这些国防计划都是在西南时期就制定了,他这个国防部长,也就建国后来参观,谈不上指点,更多的是代表高层的关注和督促。

比起身边的海军司令邓浩乾中将,和这位基地司令徐劲光少将,蔡锷还是清楚地,自己是外行,多听少说,响应委员长的精神,不能凭空放高炮,瞎指挥。

这也是中央军政高官下基层视察的一个重点,不懂就不要瞎指挥,多问问,多看看,多关注,该表扬的表扬,该警醒的警醒。

马蹄湾基地司令,海军少将徐劲光刚想解释,一旁的海军司令邓浩乾说道,“是的,蔡部长。因为委员长的指示,我们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人力成本最高的一种建造模式,三班工作制。船厂实行三班制工作,培养的工人也是足足三套工人。虽然在一开始,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比如熟练工人过于劳累,需要带班才能保证军舰建造质量,此外,人力成本也非常高,但我们坚持下来了。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战时来临,我们完全能够开工建造更多的军舰。

目前我们的造船厂,除了有熟练老工人,还有许多进厂学习的技校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Xing很高,许多人都能提前进入船厂工作。”

在几个基地警卫和中央警卫员的陪同下,没有前呼后拥,徐劲光陪着蔡锷登上了这艘已经在进行甲板焊接。整艘航空母舰已经能看出大致模样了,庞大的舰体,高高翘起的舰艏,上层的舰岛也修出来了。

“目前主要是军舰内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洪荒之因果缠身 毒后逆天:至尊大小姐 魔法师与龙 都市最强仙医 专宠一身2总裁的心尖前妻 霸道皇帝PK疯狂皇后 信了你的邪! 他比时光温暖 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 盛世宠婚:三个萌宝斗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