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七章 各有谋算(18)(1/2)
第607章各有谋算(18)>
诸葛亮为了让曹丕与孙权放开手脚火拼,一手导演了所谓的“南征”。>
在发给孙权的公文里,诸葛亮把事情说的很严重,实际上只是一个由头。>
但他也不是无的放矢,他要彻底掌控南蛮,免除后顾之忧。>
诸葛亮好整以暇,军队开拔不紧不慢,往越嶲而去。>
而曹丕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长江北岸,孙曹之间的战争,已经是一触即发。>
这次东吴对抗曹丕的主将是徐盛,但手握重兵的宗室将领孙韶,对徐盛消极防守的策略,非常不满!>
他非常想要主动出击,又怕徐盛另有安排,毕竟违反主帅的军令,可不是小事,就算他是孙权非常看重的侄儿,也担当不起。>
孙韶耐着性子,等待了数天。>
他看到徐盛的备战,只是在江面构建防御阑珊,并没有渡江迎战的意向。>
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每一个将军都梦想做到的事情。>
孙韶认为,一旦让曹丕大军渡过长江,登陆造成的损失,远不止当地的百姓流离失所,对军心、民心的打击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宗室将领的杰出代表,孙韶再也忍耐不住,就在军议时站出来,责问徐盛道:>
“大王对将军委以重任,百姓希望你击破魏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将军何不领军早早渡江,把战选择在淮南之地,一旦曹丕领军到达对岸,把住险要之处,恐怕我军再也无法渡江而战了,只能是被动的防御。”>
周瑜、鲁肃、吕蒙等江东名将相继凋零,徐盛作为少壮派的代表,在防守上很有特点,但无论是在军中的威望还是资历,都不是主帅的最佳人选。>
他能够被孙权任命为主帅,是因为他给孙权献计稳健防守,非常符合孙权的思路。>
徐盛就任主帅以后,在建业(吴国都城)周边筑起围栏,制造篱笆,围栏上设下假楼,江中准备浮船,做出一幅防守反击的姿态。>
诸将认为,这些设置都是花花架子,在数百里长江防线上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这样做没什么意义。>
而且这些防御设施,耗费的钱粮不少,但凭这种防御设施,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挡魏 队在建业城附近登陆,但很难击退魏军,更无法保证整个长江防线的安全。>
但徐盛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
当初曹丕三路伐吴,徐盛在洞口与曹休对峙,就是依靠隔江防守击退曹休。>
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他对隔江防守很有心得。>
虽然将领中反对的声音很多,但徐盛的设想,得到了孙权的肯定和支持。>
孙权取得赤壁大胜以后,也曾经意气风发,几次领大军渡过长江进攻合肥,但每次都是大败而归,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
张辽先后随吕布、曹操征战数十年,除了武艺还算拿得出手,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战绩。>
自从和孙权对阵以后,有如神助,以弱胜强,每战必胜。>
也给孙权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虽然张辽已经病故,但孙权也不敢渡江作战。>
有了孙权撑腰,徐盛坚持己见,全力构建一系列的防御设施。>
现在孙韶跳出来提出异议,让徐盛面上无光。>
但徐盛不是一勇之夫,他的城府也不浅,心里很不高兴,脸上并没有异状。>
孙韶是孙权的亲属,官授扬威将军,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地位,并不在徐盛之下,他又深得孙权的喜爱,有提出异议的资格。>
孙韶曾领军在广陵守御多年,极有胆勇,攻防俱佳,立下不少的功劳。>
这次出兵抵抗曹丕大军,孙韶熟悉地形,也是主帅人选之一。>
但孙韶提出的策略是主动进攻,意在“御敌于国门之外”;而徐盛却主张防守反击,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韶因为战略部署,不符合孙权的心意,没有能当上主帅。>
不是孙韶能力不行,也不是他提出的策略不好,而是因为孙权对宗室将领信心不足。>
当年抵抗刘备之时,孙权曾经用孙家宗亲为主将,但都乏善可陈,战绩不佳。>
吕蒙领军偷袭荆州时,孙权也曾经派出宗室将领协助,但吕蒙拒绝和孙皎合作。>
这次用徐盛为都督,孙权吸取经验,并没有让孙韶制衡徐盛,而是让他完全接受徐盛的指挥。>
现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孙权并不想和曹丕拼损耗,徐盛的稳健防守策略,更符合他保存实力的心意。>
但孙韶还是不死心,趁军议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徐盛作为主帅,不好随意训斥手下大将,就耐心地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血狂少
撩妻狂魔:总裁爹地太难缠
狂宠九弟往哪跑
孪月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随身红警玩修仙
余年
重生之篮球巨星
七界传说
末日:饱荒的我只能成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