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鼎足而三(13)(1/2)
其实,马良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在荆州,马良在年青一代中的名声,也是仅次于诸葛亮和庞统。>
但在人才济济的刘备集团,又处于草创阶段,官位一直是僧多粥少。>
论资排辈,固然轮不到年龄比诸葛亮还小的马良,论功行赏,也是军功为重。>
在短时间内,马良要想凭政绩脱颖而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他能够力压潘濬、王甫一头,已经尽了他的全力。>
他的政绩虽然可观,也就局限在荆州,要想得到刘备的提拔重用,唯一的捷径也只有出使江东一途。>
在湘水划界之前,刘备先礼后兵,因为诸葛亮的举荐,马良获得了出使江东的机会。>
马良不负诸葛亮所望,出使江东获得空前成功,达成了绝对有利于刘备集团的湘水划界盟约。>
由此,马良才算是进入了刘备集团的权利核心,成为荆州名副其实的第二号人物。>
本来,因为马良的阵亡,诸葛亮心痛好友,想重用马谡作为补偿。>
谁知道,刘备临终前的话语,却让诸葛亮有力无法使。>
这次诸葛亮想派马谡出使吴国,在马谡立下功劳以后,也好名正言顺提拔重用他。>
马谡文武双全,在江东陪同刘备结亲数月之久,对江东的官员非常熟悉,由他出使,和孙权建立外交关系并不难。>
而且马谡由武转文,从军队转业道地方上打理政务,最多不过一郡之地,料想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也算不得违背刘备临终前的旨意。>
诸葛亮打好了如意算盘,派人去通知马谡前来。>
谁知道,马家传来消息:马谡外出游学未归,听说是前往南蛮地区,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
诸葛亮听了以后,不惊反喜!>
因为孟获的造反,引起了诸葛亮的警觉,他决定在北伐中原之前,先收服南蛮地区。>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马谡他深入南蛮地区游学,无非是考察风土人情,其用心昭然若揭。>
诸葛亮心想,马谡既然猜到了自己的部署,立功易于反掌,提拔他倒也不急在一时!>
让他在南征时立下战功,也是一个可行之法,而且还发挥了马谡善于军谋的长处,就改变主意,想找另外的人出使东吴。>
秦宓与诸葛亮私交不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惜是益州系的官员。>
元老系的简雍、孙乾、伊籍等人,都能够胜任使者,可惜他们与刘备兄弟的感情太深,从内心拒绝与孙权重修旧好,搞不好适得其反,绝对不能任用。>
诸葛亮想的正出神,听到身后有人说话,打断了自己的思路,心中微怒,想要训斥几句。>
诸葛亮回过头一看,居然是当今皇上,慌忙弃杖,拜伏于地,请罪道:>
“臣该万死!”>
诸葛亮在白帝城,被刘备所迫,接受了“相父”的尊称,但他可不敢真的耍起皇帝父亲的架子。>
刘禅一见诸葛亮战战兢兢,非常自得,连忙扶起,并开口问道:>
“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
诸葛亮闻言,笑而不语,扶刘禅入内室坐定,献上香茶,这才开口说道:>
“陛下,曹丕五路兵至,边关急报早就到了,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实乃思退兵之计。”>
刘禅眼睛一亮,问道:>
“相父可有万全之策?”>
诸葛亮斟酌了一下,开口回答道:>
“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入寇之兵,臣已经调派人马,皆可退去,只有止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兵之计,但要有能言能言善辩之人为使。因未得合适的人选,故熟思之,陛下不用担忧!>
刘禅听了诸葛亮的回答,又惊又喜,由衷叹道:>
“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
他对诸葛亮安坐相府,就能退出五路大军,非常好奇,诚心请教道:>
“愿闻相父退兵之策。”>
诸葛亮闭门不出,就是让刘禅登门请教。>
既然已经达到目的,无非是要刘禅授权自己而已,诸葛亮自然不会再隐瞒自己的退兵方略,就回答道:>
“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老臣得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进犯西平关以后,臣料马超积祖西羌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为神威天将军,先帝东征失败,已经安排马孟起镇守西平关,臣已先遣一使者,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轲比能忌惮马超,不敢进兵,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仙神曲
星海传说
第四次灵石金融危机
满城尽是黄巾军
冷帝专宠:名门医女
周易哲学解读
兼职艺术家
网游之我是终极大BOSS
致命诱惑
穿越唐僧签到十二年,才知是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