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袁盎进言.下(1/2)

刘启听着袁盎的回答,蹙着眉说道:“吴王在东南这么多年,靠铜山铸钱,靠着海水煮盐,还广邀天下豪杰。至现在六十二岁了才起兵。这样看来,他的计划应当很周全?你又为何肯定他不足为虑呢?”

袁盎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吴王现在确实占了铜盐之利,但不能说他因钱财雄厚而招到了天下真正的豪杰。假如天下的豪杰真的被吴王所吸引,他们一定会辅助吴王行义,而不会鼓动其叛乱。吴王用重金召到的只是一些亡命之徒,因此才会聚众谋反。”

这时原本在一旁因为袁盎的到来而被晾在了一边的晁错突然叫道:“袁盎分析的很不错!”

袁盎有些诧异的看了晁错一眼。

刘启却像是没有听到一般继续问道:“窦婴方才说你有办法平息吴楚叛乱,不知是何方法?”

袁盎斟酌了下道:“不知陛下可否屏退左右,我的这个计策只可与陛下您一个人说。”

窦婴很自觉的点了下头。

而晁错却像是还想说些什么。

但还没有开口就听刘启威严的声音响起:“你们先下去吧。”

见刘启都开口了,晁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拱手告退,与窦婴等人都去到了殿外。

袁盎这才缓缓的说道:“此次叛乱均因晁错《削藩策》而起,高皇帝当初分封各位子弟为各路诸侯,如今晁错上奏擅自处罚诸侯,剥夺他们的封地,他们这才想要西进关中。所以藩王们所打的旗号为诛晁错,恢复封地。”

“为今之计,臣认为只要杀了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等国的罪名,将之前所削的封地还给他们,这样便可兵不血刃的劝退七国大军。”

刘启听完袁盎的话瞳孔微缩,眼神变得深邃看着袁盎,试图从袁盎身上看出什么东西。

袁盎这时一副轻松的样子,任由刘启上下打量。

良久之后。

刘启悠悠的开口道:“这样做的话,你有把握让吴楚退兵吗?如果可以,朕不会为了天下而吝惜一个晁错。”

袁盎却后退了一步,拜道:“臣是一个愚笨的人,至于此计,还请陛下深思。”

刘启又沉默了许久。

“来人!”

章德听到叫喊立马从殿外走了进来。

“奴婢在。”

刘启叹气道:“传朕旨意,任袁盎为太常,任刘通为宗正。”

德侯刘通是吴王刘濞的侄儿,刘启这时候封刘通为宗正,不指望能让刘濞退兵,只希望因为此事可以缓一缓刘濞。

袁盎一喜,不动声色的道:“臣拜谢君恩!”

袁盎谢过刘启后又开口道:“陛下,臣认为,日前梁国大败,而梁都睢阳的后面就是荥阳,荥阳再往后就到了雒阳。以防万一,臣认为需派一大将镇守荥阳!”

刘启思索片刻开口道:“目前朝中大将均已派出,袁卿可还有何人选?”

“臣认为陛下可再次启用窦婴!”袁盎不假思索的道:“一来窦婴熟读兵书,素来有本领,之前因为误会而迫不得已请辞,如今在国家危难之际,窦婴身为皇亲国戚理应站出来匡扶大汉江山;这二来嘛,臣不知该不该说。”

刘启闻言直接说道:“但说无妨,朕不会怪罪。”

见刘启吩咐了于是开口道:“二来臣认为吴楚大军不足为虑,但此行陛下直接任了周将军为太尉,掌天下兵马,这样的权力过大了。所以需要一人来制约太尉!”

刘启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袁盎的意思。

之前由于叛军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叛乱的范围超出了刘启的预估太多,使其慌了阵脚;不得已封了周亚夫为太尉。

这下经过袁盎一说,的确是如此,需要一个人来对抗周亚夫。

刘恒去世时曾说过可用陈安来压制周亚夫,但目前陈安已经随周亚夫出征,至于第二号人选,身为皇亲国戚的窦婴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窦漪方身为太后现在还在。

南皮侯窦长君早逝,现任南皮侯为窦长君的儿子窦彭祖,他与窦婴的关系极好。加上章武侯窦少君,窦氏一族现在还是颇有实力。

刘启扶额思考了片刻道:“朕知道了,袁卿还是回去准备出使吴国吧。”

袁盎听着当即拜道:“诺!”

……

武关至南阳路段。

“哈哈,好久没有这么畅快的纵马了!”李广肆意狂笑道。

李广那日被刘启封为骠骑都尉,随周亚夫出征。

“看来李兄在陇西过的不怎么样啊!”陈安在马上轻笑道。

陈安和李广这时率领着五千骑兵刚离开武关不久。

这五千骑兵是周亚夫此行所带的所有骑兵。

当时周亚夫率军刚离开长安不远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长者,赵涉。

赵涉向周亚夫谏言,说:“吴王广邀天下的一些亡命之徒,他在得知了将军出军后一定会在殽山和渑池一带设伏。我认为将军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继续东出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都市田园空间 青史不留名 重生之毒瑶王妃 第一宠婚:男神的367日蜜恋 对你爱不完 吴云肖雪燕 我跟师兄去捉鬼 星河贵族 明末最强族长 荼蘼的救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