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一曲《侠客行》(1/3)
见到了张柬之,李宽反而不急了,他随意站在船头,迎风而立,衣袂飘飞,宛如神仙中人,看的谢卿离面色又红了起来。>
李宽突然道:“谢家既然还有人在,想来不止谢兄一人吧?”>
谢卿离一怔,旋即笑道:“自然不是,我谢家历经沉浮,早就看淡了这世间的权力争斗,无意于朝堂,这才隐匿下来,不像王家,尽是一些追名逐利之徒。”>
谢卿离言语中的不屑之意,李宽自然明白,陈郡谢家和王导王羲之他们家是乌衣巷的邻居,也是南朝可以比肩的名门望族,世代公卿。“王谢”并称,成为世族的代名词,一起见证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大家的兴衰荣辱。不同的是,陈郡谢家崛起的历程更曲折,宦海沉浮的代价也更大。祖宗留下的声望是福是祸,个中冷暖后人自知。>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在谢安等人的奋斗和“淝水之战”的推动下,没有一个人能否认陈郡谢家世族领袖的地位了。由东晋后期直至南梁,陈郡谢家一直和琅琊王氏并称“王谢”,是南朝的最高门第。谢家的崇高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或者说这三个方面支撑了谢家的权势。首先,谢家世代为官,而且都是大官。自东晋至南梁,谢氏共有12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基本上,州县以下的小官谢家子弟不屑一顾,即使担任了也是“增加基层工作经历”,去锻炼镀金的。>
谢家聚集了大量资产。比如谢安的孙子谢混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到宋代元嘉年间,谢混这一支还有“资财巨万,田园十余所,奴僮数百人”。而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在会稽老家的地产更多,包括两座山、五所果园和数不清的竹林菜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经济实力让谢家子弟能安心从政。钱财太多如果没有文化素养,那就是土财主。所以第三,谢家子弟大多才华出众,家族重视文化教育和知识积累。政治世家不管是怎么发家的,发达后都会重视家族教育。>
文化素养可以提升家族的形象,保障子弟的素质在崇高清谈、醉心文艺的南朝,文教更是世族子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发展到最后,谢家门第高、势力大,连皇帝都不得不有求于谢家。比如历代皇帝登基加冕的时候,都喜欢找谢家辈分高的人来当司仪,有面子,也象征着世族大家对新皇帝的支持。谢家子弟慢慢地隐退幕后,不喜欢打理实际政务,但头等门户的光辉始终不落。>
南梁时,王琮娶了始兴王的女儿繁昌县主为妻。后来,始兴王悔婚,要王琮和女儿离婚。王琮的父亲王峻向始兴王求情。始兴王推脱道:“这是皇上的意思,我也不愿如此。”王峻就放狠话说:“臣太祖是谢仁祖的外孙,我们家也不需要借与殿下联姻来提高门户。”好几代之后,谢家外孙的身份都能让人在王爷面前强硬起来,谢家的门户势力可见一斑。>
侯景之乱时,野心家侯景一度夺取政权。为了自我贴金,侯景让梁武帝替他向王家或谢家联姻。梁武帝肯定地告诉他,王谢两家门第太高了,你侯家高攀不起,还是找找江南朱家、张家那样的次等门第吧。侯景是个搞破坏的跳梁小丑,求婚遭遇,竟然对王谢等家子弟痛下杀手。陈郡谢家遭此一劫,力量有所削弱。>
说到陈郡谢家的衰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连年的战乱和杀戮。孙恩造反时,谢家势力正处于巅峰时期,主持了镇压造反的工作。结果,两年中近十位谢家青壮子弟死于战火。好几支血脉遭到了灭门。之后,桓温的儿子桓玄继承父亲的野心,再次造反作乱,悍然称帝。桓玄一度要占乌衣巷的谢家作兵营。谢安的孙子谢混苦苦哀求。>
桓玄考虑到桓谢两家的先人,关系不错,最后放弃了占谢家为兵营的念头。这两个大劫加上侯景的杀戮,谢家蒙受了重大损失。其次,新的政治人物和势力,尤其是寒门子弟的崛起冲击了陈郡谢家等老牌门户。出身贫寒的角色从世族子弟不愿意做的基层干部干起,逐渐掌握了实权。>
很多人批评谢家等世族子弟满足于清闲的官职,不思作为,整天清谈享福,没有了祖辈的实干精神。这没错,在争权夺利、阴谋诡计加剧的政坛,缺乏文治武功和有为人才的老牌世族大家必然走向没落。可如果考虑到整个社会氛围以实干为俗、清谈为高,通过清谈无为来保持门第也是无奈之举。所以说世族子弟的无所作为,与政治渐行渐远是有必然性的。后期,陈郡谢家子弟虽然充斥南朝各代,但有所作为的政治人物已不多见。他们走上了另外的道路。>
谢卿离之所以成为谢家实际掌权人,实在是因为家里的兄弟都不成器,大多沦为纨绔,每日里醉生梦死,谢家不得已只能推出谢卿离出来,她就是这一代谢家人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江南的实际掌控人,黑暗中的王者。>
李宽其实很同情谢家,中落之下,只能由一个女子来撑门面,族中固然有人帮衬,也有聪明才智不俗之辈,但是却比谢卿离差的远,这也是无奈之举。>
李宽再看谢卿离,眼中星云流动,便看到谢卿离身上,一道道淡淡淼淼的细线,向着四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萌夫追妻
铁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袭
天赐奇缘之摘星观月
我的合租老婆
元尊
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
接阴婆
倾世邪凤
哎哟喂!包租婆她终于支棱起来了
重生之奋斗在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