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银行是个好东西(1/2)
“这事西楚儿怎么说?”平静下来的李世民,终于智商上线。>
李承乾为难的道:“二弟说,人家辛辛苦苦攒了几辈子的钱,如今被我们拿来筑城,还被皇家拿走了五成半的份子,已经仁至义尽了。”>
“然后呢?”>
“烟波荡未来每一年会为国家贡献赋税约三百万贯,皇家在烟波荡的实际产业大约价值三千万贯,其后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这其中不包括银行。”>
“银行?”>
“就是大一些的钱庄,所不同的是银行存储有息,可以进行借贷、大宗交易交割、金融投资等等。儿臣这里有详细的银行策划书。”>
李世民接过一大摞策划书,开始慢慢的看。>
“唔!”李世民眼中精光闪烁,终于幽幽道:“这东西长安也该有才是。”>
李承乾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父皇,对自家二弟更加佩服,当即道:“二弟说,如果父皇愿意入股银行,为银行承担风险,可以税收作为担保,掌握银行六成以上股份,执行货币政策,对大唐金融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
“怎么说?”李世民兴趣大增。>
“二弟说,如果父皇入股,就相当于是国家入股,国家的信誉,让银行有了信誉,百姓信服,商家可以放心存取款项,就可以印刷纸笔,以代替铜币,进行贷款、银保险、销售理财基金类产品、金融机具、金融业务消费、对冲业务、票据业务等等不一而足。”>
李世民听得眉头大皱,这些专业术语,他一个字也听不懂。>
“详细说说!”>
李承乾委屈无比,双手一摊,无奈道:“父皇,儿臣就是个传声筒,其实这些东西我也不懂。”>
李世民气急败坏,怒道:“早就叫你多读书,少掺和乱七八糟的事情,一点有用的东西都说不出来。”>
李承乾很无奈,这顿骂算是白挨了,这事怨谁?只能怨咱跟不上皇帝陛下的节奏,回头要找二弟找补回来才是,这个亏不能白吃,需要大吃一顿才行。>
“回去跟西楚儿说,朕准了!”>
李承乾欢天喜地的去了,其实他今天磨磨蹭蹭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句话,有这句话打底,银行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最起码不会发生挤兑这种事情,而且信誉绝对是刚刚的,坚挺无比,谁让咱们的皇帝陛下在他的百姓心中,就像是神一般呢?有皇帝陛下和他的国库作保,别说纸币了,就算是那张纸画个圈都能当钱使。>
这就是信用的好处!>
李宽听到消息之后,简直乐疯了,别人只看到银行存取有息,低息贷款,但是金融这个东西,哪有这么简单的?存进来的是真金白银,给你一张凭据,随取随用,但是这钱总不可能全部被提走吧?这钱可以用来干的事情那就太多了,比如投资。>
李宽连夜撰写了一份《【大唐银行】启动策划书》,然后加了自己的私印,让人连夜找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等人,让他们用了印,交给了太子李承乾,等明日早朝,以奏表的形式,正式取得皇帝陛下的恩准,开始筹建银行。>
总行自然是不能放在烟波荡的,所以长安城,将会迎来有史以来第一家银行,打破固有的经济模式,让金钱流动起来,让商业活动起来。>
之后便是开拓商路,在各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赚取一点小钱钱。>
赚钱!这才是李宽的最终目的,不然他吃饱了撑的没事搞这些乱七八糟的。>
这是他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两辈子都没洗清。>
“臣尝闻国强则民富,如今我大唐铁骑震慑万国,十六卫将士纵横于天地而无敌手,而我大唐子民,则饥肠辘辘,衣不蔽体。>
大唐强盛如斯,我大唐百姓应该安享太平。>
终日劳顿,不过是一日三餐,年复一年,谁不愿出人头地?>
财富来源于民间,也将散于民间。>
。。。。。。>
臣奏请吾皇,恩准大唐银行筹建,让百姓把积蓄存于银行之中,可以获取利息,若是有百姓愿意更进一步,则可以获取低息贷款,以作为启动之资。”>
洋洋洒洒百多页,五万言,这就是李宽一夜之功。>
李承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字不漏的念诵了出来,顿时满朝哗然。>
大臣们分为两派,争吵的极为激烈。>
李世民笑意妍妍,坐山观虎斗的同时,眼中精光乱闪,如同刀子一般。>
大唐门阀势力很大,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
关陇门阀势力很重要,特别是北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合院:开局和秦淮茹要五百块
悬爱疑情1,总裁先生太放肆
全能神宠
乾坤剑神
村野小农民
人在娘胎:开局就欺负女帝
诡秘之主
灭神记
极品小农场
铁枪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