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8章 风起(1/2)

“我大唐土地颇多,永业田也分了,没有这么严重吧?”虞世南皱着眉头问道。

所谓永业田,是大唐开国之初的安定民心之法,唐之始时,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其用之也有节。

唐初,根据前朝的土地分配方案,指定了符合唐朝特色的土地分配制度和税收制度。也就是大家在初中课本中学到的“租庸调”制度。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乃至现代,仍有这种思想在落后的地区十分严重。其实,这个也与我们今天要说的土地有关。男丁作为农耕劳作的主力,功能性被放大,授田,也是根据家中的男丁来分配的。

所以,男丁不仅仅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必备品”,也是分配土地的最根本的依据。根据唐代法令。作为男丁,可以分得一公顷田地。如果,你在唐代出生,长到了18岁,那么可以获得一公顷为100亩(妇女一般授口分40亩)。

这100亩其中,口分是按照人口分配的土地,就是有一个人算一个人,就有80亩。只要你活着就可以享有。一旦你挂了,就要还给国建的;还有20亩地称为“永业田”。是世世代代可以拥有的,可子孙相传的。

当时授田行为,是以步作为计算。大概边长240步的正方形为一亩。按照成年男子每步长80公分来算。一亩地大概3600平米。那么一公顷土地大概是36000平米。

但是每个人的步子有大有小,这其中的猫腻就多了。

随着国家越来越安定,那事情就复杂了,所谓饱暖思**,吃饱了自然想着多生孩子,孩子一多,就要分家,一点点分下去,几代下来,一家也就没有了多少土地。

更何况旁边还有人虎视眈眈呢?就是那些富得流油的世家。

所以后来老百姓活得那么凄惨,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就是土地兼并,随着豪强的兴起,开始以各种手段,压榨老百姓的土地,原本的一公顷土地,慢慢被豪强盘剥去了。农民失去了土地,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遇到天灾 ,十分危险!

第二:古代还没有袁隆平爷爷,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一亩地可以出产300-400斤粮食已经是高产了,你算下,一公顷土地,所得粮食并不多。

第三:天灾 ,当时没有农药纯绿色食品,但是病虫害严重,一旦闹了灾,可能颗粒无收。

面对虞世南的疑问,以及李世民等人犹疑的目光,李宽给他们慢慢分析了起来,从人口到田亩,慢慢的分析。

一套理论下来,李宽认为,不出百年,大唐赖以立国的办法,就会被彻底摧毁。

黄巢是怎么晃荡出来的?就是这么出来的。

人家黄巢没有粮食,裹挟两脚羊,靠着吃两脚羊,把大唐打的七零八落。

两脚羊是什么?顾名思义,那就是两条腿的羊,就是人!

就着,黄巢还得了偌大的历史评价,青史留名。

李宽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防止黄巢这种枭雄起义,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大唐的子民能生活的更好,能吃饱饭,能穿暖衣。

这是百姓们最基本的诉求而已。

李世民沉吟了许久,才狠狠的一拍桌子,杀气腾腾的道:“朕还年轻,还能再干二十年,你就放手去干,这事要是成了,满天下的人,都会感激你的恩德,我李家的皇位,才能安然无虞,就算是后辈子孙败家一些,也能多败些年。”

李纲翻了个白眼,说道:“败家子谁家都有,偏偏你家不能有,出一个败家子,中华元气就损坏一分,要定个规矩才是。”

魏征大摇其头道:“规矩?什么规矩?秦皇汉武何等英明神武,晚年不也是昏庸无道?”

魏征不愧为魏征,这话一出,李世民气的想杀人,李宽低眉顺眼的看着脚面,虞世南跟李纲面面相觑。

这话岂不是说皇帝这种工作,还是不要干太久的好,干久了容易出问题,你李世民再是雄才大略,还能超得过三皇五帝不成?

李世民气的牙痒痒,偏生没有办法,人家魏征就是这种人,气死人不偿命,气不死算你命大。

“朕会制作帝范,定下规矩,让后世儿孙不至于出现昏庸之辈。”

这次轮到李宽翻白眼了,李世民确实干过这事,《帝范》共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为文虽短,但文辞有力而优美,展现出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其充满哲理性的语言,或一言中的,或一语道破天机。不但闪露着看问题的高瞻远瞩,也隐含着论理的深邃透彻。

可惜的是,李世民开了个坏头,李承乾跟李泰等人又都是天纵之才,导致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锦衣卫之铁剑高手 话仙 花都极品狂龙 十宗罪 军少掠情:二手鲜妻 一品仵作 侠武世界 欢喜记 影视位面走起 渔色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