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苏子瞻(2/3)

嘴里的烟,她转过头看着那个吊儿郎当的小青年问道:“认识?”

王胖子摇摇头说道:“没有敌意,虽然不知道从哪来的,但是很强。”

“故意在我们万古街释放自己的气息,除了找事的,那就只事一种人了。”

“找老板的。”

……

万诗阁内。

白扶苏正坐在院子里翻阅古籍,突然他抬起头看向门口,摇头笑道:“既然打算进来,为何又要在街道游玩?”

这时,一阵传音过来。

“久闻白公子大名,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议。”

“那为何迟迟不进来?”白扶苏传音回去。

“哈哈哈,我天生爱玩,如今第一次来京城,当然要吃个痛快,玩个尽兴。还请白公子多多担待。”

“无妨,小生就在此等你。”

……

随后,白扶苏继续低头看着手上的古籍。

青莲走出房间,她笑道:“公子还真是好脾性,那家伙如此贪玩,也难得公子在此苦苦等待。”

“没事,正好我也在看一些关于他的事情。”白扶苏指了一下古籍,他抬头看着青莲说道:“如此一个爱生活,懂生活的人,实属需要我们学习。”

“哦?”青莲歪着头疑惑道:“怎么样个懂生活之法?”

“1079年,乌台诗案后,苏轼来到黄州,黄州太守徐君猷是铁杆苏粉,听到苏轼前来,想要尽地主之谊,于是,他把黄州东门土坡上的50亩荒地拨给苏轼,苏轼也带着全家开始种地,后来给自己取名为东坡居士。当时宋朝的达官贵人,流行吃羊肉,贫困的老百姓,也看不上猪肉,导致黄州的猪肥肥大大,全都是没人要得猪肉,苏轼是个天生的吃货,没人吃的东西,偏偏让他研究出了新吃法№肉不是肥嘛,那就切成方块,一半肥一半瘦,在放上竹笋、八角增香味,加点黄酒去肉腥,用小火慢煮,一开锅就是香喷喷的美味』后还写道: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的自家君莫管。后来人们就取名为东坡肉。”

青莲嫣然一笑,“这苏轼还确实很有趣。”

“还有呢。”白扶苏继续说道:“在大宋王朝,酒是官府酿造的,私人酿酒是重罪。但苏轼是个大吃货啊,有肉无酒,对不起自己的胃,于是,他就在自家院子里偷偷酿了两坛酒。但这两坛酒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朋友们喝了他酿的酒后,常持腹泻』后他又写到: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血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屏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后来,他每天都要吃好几碗东坡肉,本来就是个大胖子,还死命的吃猪肉,这副不要命的样子,眼睛都看不下去了,得了红眼病◎为黄州没什么名医,所以就有人劝他,让他别再吃猪肉了』后他连忙拒绝,说道:“我为了眼睛不吃,可我嘴不愿意,非要吃啊!”

这就是他写的: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

我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

以彼之患而废我食,不可。”

“然后他就改了食谱,他把鱼、蓼菜、新笋、苦菜等野菜搅拌在一起,放在锅里一炒,清香扑鼻≌轼尝了一筷子,脱口而出:“人间有味是清欢。”

写到: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这就是后来的“东坡羹。”

在黄州的第二年,朋友劝苏轼:“你这片荒地太贫瘠了,种什么都收成不好,不如把沙湖那块稻田买下来。”苏轼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和朋友们欣然前往…知走到路边,突然下起了大雨,朋友们东奔西窜,狼狈的找地方躲雨,苏轼却悠哉悠哉,边走边填了那首着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他自己后来在《游兰溪》中写道: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是日剧饮而归。”

竹林中的大雨、瑟瑟发抖的老苏、湿身饮酒,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青莲捂嘴笑道:“怎么感觉,这个苏轼在当初这么接地气啊?好像一个现在所谓的逗比诶。”

“还是一个极其有学问的逗比。”白扶苏也打趣道:“对了,还有一个。”

当时的文坛巨匠章元弼,特别喜欢苏轼的诗词,他老婆就对他说,你这么喜欢苏轼就和他过去,别和我在一起了°要知道,章元弼的老婆可是当时特别出名的美女,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重生致平凡 乱世书 民国烽火 重生之逆袭 一切从秦时明月开始崛起 神话复苏:我能提前布局未来 闪婚甜妻:裴少的千亿宠儿 末世超级物品商店 听不见的我爱你 诱妻入怀梁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