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音乐的科(dou)学(bi)之歌》(1/2)
台上谷小白也不着急,他转身从投影仪上,一边思索,一边把歌词打出来,然后认真地一遍一遍的教,等到台下唱得差不多了,歌词基本上都唱对了,他再继续下一段。>
“哟~哟~>
玻璃罩内抽真空,>
铃铛放在正当中,>
传声因为有空气,>
真空再摇也没用,>
要算压强与体积,>
等于除以,>
有了罗伯特波义耳,>
定律俩字才诞生。”>
这段大家学的都比较快,这个我会,初中物理!>
小白老师,我初中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教我唱歌!>
现在回去补考初中物理还来得及吗?>
“还有伽利略·伽利雷,>
结合实验与数学,>
解释音高与振动,>
证明五度相和谐,>
有了单摆等时性,>
才有现代表与钟。”>
原来伽利略还是个音乐家?>
他不是只会丢铁球吗?>
啊嘿!恭喜伽利略选手,打破铅球世界纪录!大家为他鼓掌!>
唱到这里,大家觉得有点意思了。>
刚才完全没好好听,听了也没记住的,现在突然就有点印象了。>
台上,谷小白却停了下来。>
不能总说唱啊。>
一首歌,必须要有hook啊!>
副歌怎么办?>
谷小白皱眉想了想,就想起来刚才三分损益法的损益过程。>
按照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来排列一下曲调的话,就是1、5、2、6、3。>
听起来有点怪……唔,不如变成徵调,也就是1=,就变成了大调键盘上的1、低音5、2、低音6、3,有上有下,听起来稍微好听了些。>
然后把这个15263当动机,构建旋律。>
有了一个动机,不管这个动机好不好听,接下来就可以用各种办法展开它,把它变成一个乐句。>
然后有了乐句,剩下的就更简单了,可以重复,可以上行模进,可以下行模进,可以把它的音程扩张或者压缩,可以同头换尾,同尾换头……>
但谷小白这里都不用,他就是要简单重复,洗脑!>
太复杂了,学生学不会啊。>
谷小白双手在钢琴上弹了几下,找到了一条简单的旋律,谷小白就唱了起来:>
“梅森测声速,胡克定频率,>
牛顿奠基础,波动成方程。>
克拉尼花纹,声音变图案,>
板振动方程,索菲热尔曼,>
若问膜振动,还要看泊松。>
费希纳定律,亥姆霍兹运动,>
心理与声学,自此才结合。>
总结前人作,瑞利表面波。>
安德罗诺夫,还有霍普夫,>
自激会振动,系统会分叉。>
科学与音乐,从来不分家。>
学会这首歌,考试不会挂。”>
三分损益法产生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五声调式,因为没有半音和不和谐音程,它们之间的任何两个音,听起来都很好听。>
有些乐器因为使用的就是五声调式,所以怎么都好听。>
譬如古筝,随便拨弄一下就能让人沉醉不已,因为它不论从哪里开始,不论怎么听都在调上。>
又如钢琴的黑键,就是五声调式,怎么弹都好听,非常符合心理声学。>
换句话说,用五声调式写歌属于easy难度,传统的华语歌曲,其实大部分都是用五声调式写的,因为这样写特别简单,怎么都不会出现难听的音。>
但未免单调就是了。>
直到2000年之后,这种现象才略为改观,更多的情绪和表现力被引入了华语流行乐。>
但若是只写一首朗朗上口的副歌,五声调式就够了。>
但是就算是五声调式再好听,15263这个旋律走向,依然显得有点怪异……>
换句话说,佻脱而逗逼。>
特别是15、26之间音程相同,突然来了个3,有种不稳定的感觉。>
就像是有个人走两步就跳一步,一点也不安生。>
和弦,谷小白本来打算直接15263走起,但是听起来有点不和谐,改了一下,变成了1625和弦,这是乡村音乐常用和弦。>
于是,一首中西合璧、中国风曲调加乡村音乐式和弦,元素混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法医大人眼神不太行
我们是兄弟
九龙至尊
始于暧昧,终于爱情
道长,你家尸体跑路啦
一不小心修成仙
和薄少撒个娇
江湖倾城色
妹妹承包商
璀璨人生叶云辰萧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