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山东之战第一节海军(2/3)

子协定,这是美国乐于达成的。但中方修改了原协定的内容,大幅度减少了水面舰只的购置,特别是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购置,转而购买造船设备,扩充了江南造船厂,添置了大型船坞,并与美国联合成立了美中太平洋航运公司以扩大中美航运能力。当然也买了几艘美国的战舰以满足美国人的要求。至1914年夏,中国海军两支舰队的水面舰只共有巡洋舰7艘。驱逐舰7艘,炮舰11艘,总吨位不足5万吨,其中大半兵力被置于环境相对安全的南海舰队。

至1914年夏,海军总兵力超过了两万人。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兵员不是来自于陆军,而是招收自大中学毕业生。海军军官(除了几位耆宿),全部来自福州海军学院(最初学制两年,1913年起延长至3年)及留美、留德的学员。海军中来自陆军的军官(包括海军司令部各级参谋)极少,完全不成比例。这个情况使得海军彻底脱离了陆军。成为了一支观念、思维都与陆军有着极大差别的军种。到了1914年。陆海两军的不同风格已经展现,比如陆军官兵抽烟的居多,而海军官兵则基本没有吸烟着,比如海军军官通一门外语的比例很高。但陆军则很少。导致一些蒙山军高级将领讥笑海军为假洋鬼子。当时。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海军摆脱陆军自行发展的意义。直到建国二十余年后,海军已经发展为一支不容陆军小觑的大军种,海军才在国家大政上发出越来越强烈的声音。

方时俊并非故意走上“独立”于陆军之外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龙谦要求他立足自身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陆军军官基本不愿意去海军,就连他司令部的组建都费了很大力气。

龙谦虽然确定了先陆后海的原则,但对于海军的投入还是逐年增加的,加上美国的专项贷款,建国五年来对于海军的投入接近了满清打造北洋舰队的总量。这些钱却大部花在了潜艇购买和制造上。

1911年春,中德签订了海军合作秘密协议,除了购买德国2艘最新的型潜艇外,还委托德国制造4艘同型潜艇并购买了全套图纸,拉开了海军潜艇发展的大幕。以后三年间,购买德国潜艇的数量逐年增加,累计达22艘之多。不仅如此,德国还在1912年转让了一座潜艇工厂和全套的鱼雷技术,中国在南昌建立了鱼雷工厂,可以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在本土建造远洋潜艇及潜艇的主要武器鱼雷。

就潜艇技术而言,德国领先全球,所以中国瞄准了德国而不是美国。1912年底,上海海军技术研究院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设计了一款大型潜艇,这艘潜艇是在德国型攻击型潜艇基础上改进的,大的结构没有改变,但吨位及全艇尺寸增加了。定员32人,柴油动力,水面1700马力,水下1200马力,水下排水量达到900吨,吃水365米,全高825米,航速水面15节,水下9节,潜深达到50米,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德国潜艇装备的105舰炮,使得该型潜艇的武备只剩了鱼雷。可携带16枚鱼雷,共有4具鱼雷发射管(前2后2)。

这款被命名为剑鱼级潜艇是共和国第一艘有着自己设计思想的远洋潜艇,对德国潜艇思维有了革新。获得了德国潜艇专家的肯定,德国专家对中国人取消火炮的思维认为是一次革命性颠覆,将引发潜艇战术的巨大改变。建议德国海军也仿效中国取消火炮那个基本不发挥作用的鸡肋,专心发展鱼雷攻击战术。

虽然潜艇发展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当时在海军霸主英国的影响下,大炮巨舰主义盛行,各海军强国专心发展新一代战列舰,认为战列舰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对于潜艇这种新玩意,除了受到英国强力打压的德国,包括日本在内,都不太重视。

中国海军另辟蹊径的战略思路受到了海军内部的质疑。随着国力的复苏,海军要求添置大型战舰的呼声也出现了。1913年春节,南海舰队司令官萨镇冰海军中将致信龙谦,请求购置两艘战列舰以壮声势。为此,国防部在上海召开了绝密的海军发展研讨会,龙谦在会上抛出了令海军耆宿们难以接受的“战列舰”无用论。

“我可以大胆预言,战列舰这种海上霸王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海军将呈现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格局。与其花大钱去打造大型的海上棺材,还不如一开始就走正确的道路。海军的发展要抓两头,促中间。什么是两头?潜艇和飞,中间当然是水面舰只了。不要战列舰不等于不要水面舰只,驱逐舰,巡洋舰,运输舰还是要的,但要服从于飞和潜艇。你们要相信,我所规划的海军发展道路会得到证明的。”龙谦在1913年春在海军总司令部召开的海军发展研讨会上这样讲。

“飞?飞能对付战列舰?”没有人相信只能携带五公斤炸弹,航程极短的飞会威胁到战列舰的生存。这不是开玩笑吗?

“谁说飞只能带五公斤炸弹?”龙谦反问,“如果飞可以携带250公斤的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的妹妹才不听话 回到三国去修仙 仙武大帝 戏假成真:演瘾君子这么像?查他 高门主母穿成豪门女配 神武剑尊 都市战神狂婿唐广叶婉 快穿直播间:渣男,来打脸! 极道武学修改器 星际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