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大势八(2/4)
同盟会分裂的东京会议说起。会后,陶成章、宋教仁、谭人凤等纷纷回国,各自选定自己的目标干起来。而孙文仍滞留于东京,筹划建立中华革命党。
1909年对于孙文是极为不利的一年。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连续失败,特别是失去了两广这个孙文最寄托希望的根据地,国内的力量丧失殆尽,而山头满等一直倾力支持孙文在国内夺取政权的日人也开始失望起来,认为中国局势渐趋明朗,将来或龙或袁,绝不会姓孙了。相比之下,日本人更愿意选择袁而不是龙,因为龙谦的反日情绪比袁世凯强烈的多,若是显现越来越强烈的德美色彩的龙谦集团上台。日本的对华政策将困难的多,其在华利或益将受到重大损失。但目前情况下,日本人还不愿意彻底站在袁世凯一方驱逐孙文,因为孙文毕竟在国内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孙文这张牌还没有完全褪色,还可以再打一打,还对日本人有用。
日本人的冷淡是一方面,更令孙文恼火的是党内的反对声音越来越高,特别是陶成章为代表的光复会势力和谭、宋为代表的原华兴会势力的分离趋势越发明显。8月10日的会议得到了验证,同盟会事实上分裂了。
孙文当然痛苦。但性格坚毅的他颇有些愈挫愈奋的劲头。思虑再三。孙文拿出的对策是改组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经他亲修订的新党成立宣言中颇有些封建意味的东西,“此次办法,务在正本清源:一、屏斥官僚。二、淘汰假革命党。以收完全统一之效。不致如第一次革命时代,异党入据,以伪乱真。
为此。孙文新成立的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入党时必须按指模,立誓约,愿意服从孙文的个人指挥。
孙文还对建国提出了三个时期的理论,及军政、训政和宪政三阶段。军政阶段是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训政阶段是以文明法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等到自治完备之后,才创制宪法进入宪政时代。孙文认为,宪法颁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在此之前,都叫做革命期。
孙文明确强调,在宪政未成之前,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完全责任。他还异想天开地将党员分为三等,明确他们不同的权利。在革命军未起义以前入党的为首义党员,他们在革命时期都称为元勋公民,享有一切参政执政之优先权利。革命军起义后入党的是协助党员,在革命期间称为有功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等革命政府成立后入党的是普通党员,称为先进公民,只享有选举权了。
对于广大的非党员,在所谓的革命期之内,不得有公民资格。
国内局势如火如荼,孙文则埋头于东京寓所制定他的革命大纲。终于,上海传来了光复的消息,陈其美这个死忠竟然一举成功了。而且,武昌举义成功,谭宋二人在长江中游竟然也干成了!紧接着,江苏宣布光复,民主革命意识较强的江苏巡抚程德全顺应民心,促成了江苏的异帜。这样,长江下游的富庶地区全部被革命党所掌控。
这下子孙文坐不住了!他急忙找到忍辱负重一直支持他的黄兴,提出回国主持大局的建议。正好,陈其美也派人来了,请他速回上海。
权力欲极强的孙文当即与黄兴回国。一到上海,立刻感受到了在日本完全感受不到的火热气氛。那是一种天下大变来临的气氛,连普通人都感受得到,何况是置身其中的政治家?孙文兴奋异常,立即在陈其美的大力支持下接过了最高指挥权。他要做两件事,一是派黄兴赴武昌,组建武昌军政府,出任军政府大元帅,控制成分复杂的起义军,坚决与龙谦的北伐军打到底,决不能让其占领武昌这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及南北交通枢纽!第二件就是抓紧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占据道义的高度以号令天下!
于是,在9月3日,孙文召集了上海、浙江及江苏的革命领袖们齐聚上海,研究对当前局势的应对之策。上海虽是江苏辖区,但事实已然自成一体,所以,这次会议也叫做三方会议。
在会上,主持会议的孙文提出了自己的纲领,那就是建党、建军、建国两大主张。
孙文说,无数先烈的鲜血早就了今天大好的革命局势。各省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证明了同盟会建立民国,驱除鞑虏的主张已深入人心,满清已经完了,北洋军也完蛋了,我们必须抓紧行动,立即以三地的革命武装成立革命军正规部队,以保卫革命成果,立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号令天下。二者互为表里,没有大义相召,军队难以建立,经费难以筹措;没有忠于革命的军队,革命万难成功。所以,这两件事要一起办。建国之事,我责无旁贷。建军之事,却要有劳克强。为今之计,必须牢牢抓住武昌义军这支革命武装,千万不能坐视其被蒙山军消灭或招降。另一方面,三地要抓紧将民**队建立起来,此事则交给了陈其美、陈炯明、许崇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鬼帝宠妻,废材大小姐
你好,李社长
万物黄泉
燃情仕途
召唤电脑
下山后,美女总裁赖上我
侯海洋基层风云
仙武独尊
在生存游戏里保护NPC
魅王禁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