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机遇与抉择第一节湘赣边界暴动(2/3)

蔡绍南、魏宗铨任左右卫统领,发布檄文,自称奉中华民国政斧命,继承太平天国的事业,历数满清十大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其口气完全是孙中山式的,使得这次起义让江西、湖南官场大为震惊,认为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会党闹事,而是远遁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指使。江西巡抚吴重熹与湖南巡抚岑春蓂一面十万火急上奏朝廷,一面部署镇压。

镇压是肯定的了,而且要严厉镇压,绝不容情。回到燕京的良弼在御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方案,调山东第五镇南下两湖,配合湖北新军及巡防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兵,以期彻底剪灭起义。然后以龙谦为广东提督,仍兼第五镇统制,第五镇驻扎广东,不再返回山东。

这是一个一石三鸟之计,立即得到了军处诸大臣的赞赏,袁世凯也不愿反对,主持会议慈禧表示她要想一想,留下铁良和奕劻密谈。

铁良这一招极为毒辣。作为满清当今最出色的军事领导人,他在彰德接到兵部关于湘赣举事的快报后,便有了这一计划的腹案。在返京的路上进行完善后,御前会议后与慈禧密谈时,铁良讲出的理由就十分充分了。

第一,兵贵神速,剪灭反叛应当从速进兵,绝不软。所依赖的兵马理论上是首先动用的就是湖北新军,但湖北新军主力仍滞留在河南,且张彪缺少军事上的才干,张之洞又身体不好,需要一员大将统军。这个人,应当是老佛爷一向器重且已证明确实很能干的龙谦。自庚子年勤王救驾,证明了此人对朝廷的忠诚。其后统带威胜军右翼及第五镇以来,扫平山东匪寇,练兵筹饷,编练巡防军诸多方面,才堪大用,是朝廷数得上的军事人才。

第二,彰德秋艹已经证明,驻山东第五镇兵马精锐,实堪大用。而山东局面欣欣向荣,各地响马早已被龙谦所平定,不需要留驻一个精锐的镇台了。

第三,由于湘赣局面糜烂迅速,涉及的地域广大,必须从多方进兵,而不是从湖北一个方向驱赶,方可克奏全功。所以,单靠两湖兵马,似有不足,就地域上看,从山东调兵是最适当的。

第四,南方一直不稳,特别是两广尤其如此。孙文是广东人,其主要力量来自广东,必须在广东驻扎一支强兵方可保南疆无虞。

道理够充分了。但慈禧还需要想一想。

铁良和奕劻走后,慈禧独自想了大半夜。她执掌朝政垂四十年,虽说对军事基本是门外汉,但对于平衡各方力量的所谓帝王心术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铁良心里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慈禧已经十分的清楚。但铁良的建议是符合大清利益的,她心里很是赞同。

朝廷眼下最棘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国力的孱弱,更不是民生的苦困,而是大清朝遇到了建政以来的最大危。海外,孙文等人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通过一次次无谋的举事,制造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内,自甲午战败后朝廷实施军事复兴计划以来,随着八旗及绿营的彻底没落,新军成为了唯一的可以左右政局的军事力量。但这支耗费了朝廷无数财力的武装的指挥权却落在了一帮野心勃勃的汉人中了。现在建成了八镇陆军及数个混成协,除了第一镇,指挥官全部是汉人。旗人掌控的第一镇战力如何,慈禧不问可知。虽然久处深宫,但旗人子弟是什么样子她一清二楚,哪里还有一点祖先勇武的遗风啊,除了逛戏园子捧戏子,拎着鸟笼子遛鸟吹牛外还能做什么?采取以汉人制汉人便成了唯一可行的策略。铁良是忠臣,也是能臣,与贪婪昏聩的奕劻完全不同,他看出了大清的危,盯住袁世凯下的北洋四镇(不含第一、五两镇)下是完全正确的。慈禧完全支持铁良将北洋四镇指挥权渐次收回。当然,要妥善安置袁世凯,那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袁世凯后面站着庞大的北洋官僚集团,收权可以,但不能逼反了北洋系。据奏报,北洋四镇的军官中,绝大多数知袁大帅而不知朝廷,这是决不能容忍的。

铁良盯住北洋,但也没有忘记山东。这就很好。第五镇本来并不被朝廷看好,朝廷也没有在其身上花多少钱。当初力主将龙谦的威胜军右翼扩编为北洋第五镇,慈禧出于两个考虑,第一是对袁世凯的牵制,龙谦的部队与袁世凯的部队在山东很是打了几仗,袁世凯灰头土脸地吃了大亏。培养一支反袁情绪的武装对于朝廷有利。其二是龙谦救过自己,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尽管这个人来历有些不明,年纪也太轻了些。但在逃出燕京夜宿破庙的那晚的恓惶无助,慈禧一直牢牢记着。龙谦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表现堪称完美,他就是救驾的功臣啊。以后在山东干的也不错,治军理财,兴办实业教育,治理黄河,剪平遍地的响马,都是首功。而且,所有的奏报都没有说龙谦与孙文乱党有着任何的联系。在立宪问题上,龙谦是少有的让慈禧感到格外暖心的臣子,一个武将,坚决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反对立宪,真是难得。这才是让慈禧最为满意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猎魔之王 诸天从全真剑法开始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英雄无敌之最强驯兽师 拟态怪物们的游戏 我被饕餮附了身 天界仙奴 神之三部曲:神魔传 再见回不去的昨天 都市风云无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