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五十一章 诸慧生(2/2)_圣踪_新笔趣阁
第五十一章 诸慧生(2/2)
个人的影响却仍旧是不同的。而且证空之后是有心还是无心呢?这是佛门内的高深法诀了,陆正自然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每个修行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心,所以才有知心境这个境界。这是圣宗所定下的名字,其实在知心境这个名中,圣宗其实也隐约透露出了答案,不管是佛门观妄证空,或者是道门观心是虚,其实所达到的境界都可定名为知心。 此心无疆无界,随意而感,随念而生,主宰一身而有力,此力从元神、元精和元气凝聚而来,在神识与心相融之际而生。因此,由心而言,此身如器,可为心所用。 那么心之所向为何呢?此心又有何用?答案是无所向,亦无所用。修行人到此地步,不可妄自动念,否则即受自欺。若心有为,不入魔即入邪。 何为魔?何为邪?此心本是元神内外交感而生,因定中清明而有,并不是说七情便是心,而是因七情可见心。若从道门而言,此心非有非无有,要在虚而能容,能容而无所容,荡荡然,无可名状,不可强名。若从佛门而言,此心非实非不实,要在观妄而证其空,既是妄即同无有,证其空则亦不同于无。而如陆正则是依于七情而发! 那么魔和邪便是以此交感之中内在躁动之欲为心,落入魔中,以外在所感之情为心,落入邪中。如陆正受魔邪,则是七情躁动,随其欲所为而为,自丧其本,迷途不返。修行至此,当灭除六欲,安抚七情,归本还原,安处不动之境,免于有为之乱,回复本来清明。 到此地步,心不外驰,再度回身,一切心之所受,还回复肉身所感,此时方知肉身亦为我本,心既无为,身亦不成器。如此以无为之功,达心不忘身,身不欺心之境,身心方能通透而相合,如此可称有我。有我而后有我之所为,所为不离其本,然后可以无所不为,便是知心大成。 如同知身大成即入知心境一样,知心大成亦是如于知道之境,陆正此时的境界正在于此,可称闻道之始。道门修行人皆以闻道为小成,到了知道大成,便可称得道。得道之修行人,便可以传道于弟子,到了这个地步,修行人便可以开始收徒传授弟子,为人称师。 这一切都是陆正在定中所明白的,修行到了知心大成,眼光和见识已然不同,心定慧生,从懵懂步入清明,所行有本,气象已是不同,能随所见而生种种慧悟,因其所闻而知种种境界。这种明白不假思索之力,不受见闻传授之功,而是一种洞彻。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一个人原本身处黑屋子之中,尽管摸遍了一切,隐约有所感觉,但始终都是模糊的,现在一下子为他打开了一扇天窗,阳光洒入,照亮了一间黑屋子一般,对以前所不能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明白了,更不必用任何言说。 至此陆正身上的神通也起了极大的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境界。千里眼和顺风耳,不仅能比之前看得听得更远更清晰,而且能够达到一种玄妙的所见能明,所闻能知的境界。比如拿来一株陆正从未见过的草药,陆正就可以凭借眼见鼻嗅就能确定这株草药的基本性状,对自己有什么效用,当然更进一步的认知,也可以通过舌尝,那自然会更加的精准。 修行入知心而成种种法术,陆正已经到了知心大成,接下来便是可以学习种种法术妙用了。 :不好意思,更新晚了。 本章已完成!
盗隋
错入豪门:老公别碰我
大宣武圣:从练功加点开始
万兽来袭:狼性夫君滚滚来
强势宠爱:腹黑总裁,欺上身
斗天武神
孤独求生者
透视小市民
平生不念君去我
重生王爷穿越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