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回目录

第178章 严挺之(3/3)

一出,王家子弟大喜。

就连王福都没想到李行周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申明大义了。

正激动间,李行周的脸色一变,嘿嘿冷笑道:

“但是,我新军向来是提倡同甘共苦的。”

“身为将官者,当爱护士兵,视其如子,一视同仁,无有差异。”

“因此自将军以下,从不会与士兵分而食之。

“但凡将军所有,士兵同样也会有。”

“惟有如此,方能保我士官同心。”

“所以,我不会介意你们吃什么用什么。”

“但是我很介意,你们和我的士兵吃得不一样。”

“我的军队,是不喜欢有人搞特殊的。”

李行周的眼中露出森森寒意。

“所以,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无论你们想吃什么,我的士兵,也都必须有份!!!”

“吼!!!将军万岁!!!”

新兵严挺之忽然大吼起来。

他是进士出身,但是身上总带着一股草莽气。

后面反应过来的新军全体士兵,在那一刻同时发出了这一声震天裂地的大喊。

这一声喊,撕裂苍茫,震撼天地。

呼嚣出所有新军士兵心中最强烈的铁血豪情与对李行周的深深崇拜。

那一刻王行俭王行衍惊骇地张着大嘴,口中的松糕,啪的一声震落在地。

因张守珪的那个收钱决定、严挺之的恶搞行为所导致的蝴蝶效应。

在这一刻,终于萌芽初现。

......

严挺之(673—742),唐华阴人,名凌,字挺之,以字行。

少年好学,气质高雅清秀,举进士并擢制科。

曾任右拾遗。

玄宗开元中任给事中,典掌贡举,时号平允。

因冒犯宰相李元紘出为濮、汴二州刺史,后累迁至太府卿。

张九龄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被李林甫所排挤,贬洛州刺史。

后又诏归东京(今洛阳)以为员外郎詹事。

郁郁而卒于洛阳,年七十余。

严挺之没什么名气,但是他的儿子严武就不一般了。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

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

永泰元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

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严武与杜甫的关系极其密切,比如宝应元年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在成都,他带着仆从和酒肉来看望杜甫,杜甫写道“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

严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时写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

这里运用了典故。汉末词赋家祢衡,文思敏捷,曾即席作《鹦鹉赋》,一挥而就。

严武以祢衡的故事,劝杜甫不要单纯以文才自恃,应该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当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杜甫则写《严中丞枉驾见过》一诗:“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

以张翰(晋时人,字季鸾,遇见不相识的贺司空(循),谈得投机,没告诉家人,便登上贺氏的船,同去洛阳)、管宁(东汉时高士,字幼安,于灵帝末渡海避乱至辽东,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隐居多年,屡征不出,世称贤者。)

婉言谢绝,是说我的行踪飘泊不定,当效张翰那样自由,效管宁避乱他乡过隐居生活。巧于用典,言其情愫,寓意称妙。

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

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回目录
农女逆袭种田忙 攻略韩娱 苏迎夏韩三千 穿成女主后,腹黑反派对我一见钟情 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 百炼成仙 快穿:恶毒女配要逆袭 刺鸟纪 祸乱六界 住手!这是你师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