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乡林探耕叙情怀 农业不兴几度寒(1/3)
源生呆在县城的学堂也刚满两年的时间,初中的政治课程思想熏陶,让他的心中萌生了感慨。
这么多年来,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这样令人意味深长,村庄的经济的确落后,政府应该早已拨款用于这里的经济建设,却时常在村民的口中流传着哪位村干部又贪污了多少,特别是在天灾 过后,受苦受难的村民便会想到这样的情理,只不过到如今还是无从考证。
还记得前些年,还在村里的小学堂就读,某村干部为操办自家亲人的丧事而烦恼,由于前来吊唁的人马数不胜数,他们所捎来的花圈也都是排成了一条长龙,源生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的班主任也参与了此事,丧事的前一天还在课堂上号召学生,报名前去帮忙抬花圈,听说还能获取一定的酬劳,面对这样的诱惑,大多数的同学都举手踊跃地报名,然而名额有限,班主任只挑选了两个班级里五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中一位便是源生他自己。
等到第二天上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就带领源生他们几个赶到了丧事的现场,一到那里阵容出乎意料的庞大,起先的福利就是是一顿美味可口的午餐,等到吃饱喝足了,原地休息片刻,接下来出现了哭丧的队伍,估算一下就有好几百号,都是当地的村民自发组织的,源生记得赠送花圈的人大多都是西装革履,配备有高档的坐骑,特别是几款不知名的小轿车,那些都是当下的村民遥不可及的经济实力。
丧事的仪式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便是要将装有死者的棺椁抬往村里的后山上去安葬了,伴随着哀乐地响起,奏乐的民间队伍也都操起了家伙,敲锣打鼓吹唢呐,加上扣人心弦的哀嚎声,搁置了一上午的的花圈纷纷被人抬走,源生他们几个在班主任的指挥下,将剩余的几个花圈举起,跟在大部队的后面,一路游行与村里的小巷子里,而后还经过了小学堂,再到村里的小河畔,见到被洒出的纸钱随风飘落到了水面上,就像一张张带有告慰的信笺,让小河中鱼虾也为此行有所缅怀。
源生还无法入睡,室内漆黑一片,他翻了翻了身子,将脸颊紧紧地贴在了枕头上,蚊帐的外面几只饥渴的蚊子,仍旧逗留在耳边,“嗡嗡”作响,他回忆起过去做过这样的事,觉得不见得有多光荣。
深夜的寂静,让他的思绪得以释放出来,突然之间就听到院子里,有鼠鼬“唧唧”的叫声,紧随其后的便是塑料薄膜“哗啦啦”的声响,感觉到有东西在跳跃奔跑,应该是家猫又在追逐鼠鼬的动静。
说到家猫,至今也伴随源生一家度过了好几个年头,常年以小河里的鱼虾饲养,都不会跑去农田里捕捉小动物,只会呆在家里增添几分热闹,这不昨晚吃剩的鸡鸭鱼肉的残渣,都让它饱餐了一顿,这才有了夜间活动的精力。
躺在床榻上的源生,还能清晰地听见阿杰家里的那条老母狗发出清脆的叫声,想必在阿杰的悉心照料下依然健在,自从猪肉大叔去了县城,新来的哑巴,倒也是十分客气,每天清晨,听到卖猪肉的号角,老母狗便会出现在小巷子里,那是半年前春节的时候,源生和哥哥回家过年,还见到它陪伴在阿杰的身边,在哑巴的猪肉摊上获取了不少恩惠。
这是其中一件事,通过昨夜的聚餐还了解到,目前在村里的田园中,村干部承包了大片的田地,大刀阔斧地改建成大型水产养殖基地,那可谓是别样的举措,几年下来高份额的收益,使得他们的住宅焕然一新,在那时的经济条件下,能在村庄里独树一帜,恐怕只有这些投资者有那样的能力。
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在重重的压力下下,只能鼓励家中的子女远离村庄,前往发达的城市闯荡,即使是缀学在家的年轻劳动力,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引导他们的青春步入更广阔的天地。
那时虽然已逐渐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是农村家庭子女太多,超额的生育也得到了超额的罚款,有些家庭因此一贫如洗,甚至负债累累,家中子女过多,文化教育成了问题,大多采取择优供应晋学的策略,被淘汰或主动缀学的都发配远门务工,能进军到县里乃至更大的学府那并不容易。
县里的教师有些也是早期从村里分配过去的,他们都已在村里的小学堂任教多年,打心里都不会看好这里的村干部,特别是猪肉大叔的父亲,他正是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有一次在县城的学堂听课,就在源生的教室里,正当临近下课还有十几分钟,科任老师腾出这小部分时间让老教师讲出的一番话,至今都让源生感触颇深。
当时村里的孩子就那么几个在县里读书,老教师深知这样的状况,沉浸在小学堂里的呕心沥血的他,或许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徒子徒孙,几十年来的教育事业,直到退休的时候,还在孜孜不倦地教诲年轻一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村里的事态变迁,村民生活困苦,还多亏了有这样忧国忧民的好老师,那份执著的信念,一直激励在激励着源生他们。
每天当发现无心听课学习的学生,老教师总会以村里的生活状况话题向来自同村的学子作出警示,年轻气盛的学生竟然都觉得这只是新鲜事,全然无法深刻地体会村里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赌王1937
入骨宠婚:顾先生的新婚爱妻
球场自由人
霍格沃兹与幽灵花
反派他靠撒娇上位
狱出狂龙
福从天降
诸天英灵之最强召唤
春暖香浓
离婚后她带娃嫁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