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章 偷梁换柱(1/4)

翌日,阳明院。

艳阳芭蕉,翠竹清风,端是一派夏日美景。

这南京城阳明院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名气虽不如茅山、明道、南轩、江东等书院,但却有一段颇为奇怪又不为人知的故事。

传闻,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刘伯温等在旧城东钟山之阳兴建新宫,扩建明都城。众人都知道修建皇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便是查清龙脉,断定龙穴,绵延皇室气脉。众人未见龙脉,总想得过于神奇,实在在术士眼里,所谓的龙脉不过是畅透风、水、气、运的一条或者几条渠道罢了。全部京城就像一座宏大的法阵,选定龙穴就比如断定好这个法阵的穴眼所在,从风水学上讲,这些处所可以躲风聚气,平顺阴阳五行,进可以快速更改法阵的运行轨迹,退也可保证这些基础不被损坏,只要悉心掩护,就能确保龙气绵绵不断。

而这寻找穴眼,用的自然是常说的堪舆术,观山势、察水流、看星轨、明景象,但这种措施只能确认出大致的一个领域,相当于一种粗糙的术数,可以算出大致的数值区间,至于最后正确的一点在哪里,还要用到另一种不为人知的秘术,叫点睛术。

众人皆知堪舆,却很少有知道点睛的。

须知寻龙点穴,便在这个点上,这点就如同一语道破,只差最后一点,便能神龙抬头、起逝世回生,只是这点睛术并非单纯的某种算法,而是具体的阴阳五行利用,要利用一些很奇特的道具,非经验丰富之人不能控制。

刘伯温根据风水的势、形、气三象,断定了明都城六个穴位,名曰六脉,这其中的一处就在阳明院。此处当年还未修建书院,不过是一片乱石岗,荒野异常。刘伯温定下大致领域后,便叫人搬运走石块,理出平地,而后密集地播撒草籽。这草籽叫回阴还阳草,不是普通的草种,而是阳地所生,又以阴法提炼,是半生不逝世的种子,若遇阴阳二气凑集,便能借气而生,分现墨绿、鹅黄二色,借以视察阴阳二气的具体情况。

草籽播下后,刘伯温就叫人守好此处,不再让外人进内。旬日后,他再来察穴,这平地上已经长出了参差不齐的草芽,色泽青青,鲜嫩可爱,其中有一处青草最是茂盛的,已有寸许,仔细分辨,隐约还能看出八卦之形。刘伯温立即明确此处便是穴眼,因其所长阳草茂盛,所以取名为阳明二字,定为阳明穴。

这六大穴眼关乎明朝山河龙脉,自然是要严加看管,但是这穴眼散布太散,若是直接派兵驻守看管,反倒是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所以刘伯温又在这六脉之上兴建了六座不同的建筑,分作不同用处,暗中各有相应的权势进行守护,这最初的阳明院传言便由礼部尚书崔亮负责。

世事更迭,明朝从洪武到建文,再到永乐,固然不过短短的三四十年时间,但对于市井百姓而言,早已是进进了太平盛世,这龙脉二字就久远如亘古的传说般,信者有之,不信者也有,真真假假最后都化作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罢了。不过,这阳明院从朱棣登基后,就不再招收生员也不对外开放了,而是转型为各禁军、官员测验的场地,负责的官员也由本来的礼部尚书换为邻近的兵马司负责了。当然,它的后院确实也有一处常年封闭的禁地,只是毕竟是不是龙穴所在,就不得而知了。

眼下,阳明院内,黑瓦朱柱的回形长廊下,一张张暗红色的长案整洁地摆放,案桌上笔墨纸砚亦是规行矩步地放在左侧,整洁划一,墨香弥漫。

六十余名选手顺利通过了第一轮体试,获得了此次笔试的资格。

秦明和白齐早早进了阳明院,二人蓝本是想挑邻近的地位便于抄袭,却不想座位都是打乱的,这打算自然落空了。

秦明蓝本对金吾卫一职可以说是毫无概念,但是经过昨日测试,逐渐对这个岗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金吾卫每月可得俸禄五石,收进稳固,出门又有地位,尤其是赌坊、青楼、酒肆这些夜营性的场合,哪个不得让自己三分薄面,这等好差事何处往寻?

只不过,眼下这笔试似乎是个大麻烦了!

白齐与自己几乎是远远相对,中间隔了五六个位子,这间隔远得,就算自己眼力再好也看不明确啊!

考生进座,考官分发试卷,却是白纸一张,上面没有任何考题,不知道要考什么标题。

众考生面面相觑,都有些诧异。

未几会儿,这考官站立在回形走廊的天井内,这个地位,所有的考生都可以明确地看见他,他从袖子里拿出几张纸,上描五颜六色的怪异图案,说道:“此第一道题,请诸位考生看明确了!”

说罢,他抖了下纸张,彩纸忽然无火自燃,火光迸发而出,从血红到橙黄再转青绿,而后还有紫蓝、亮黄等迸现而出,五彩缤纷,煞是残暴。

考生一个个刚要惊呼,考官就压了压手掌,道:“这一题,请诸位考生根据火焰的色彩,写出纸张上所涂抹的矿石种类。”

话音刚落,众人皆哗然,若是寻常观焰火分辨燃烧物质倒也不难,只要稍有经验的金吾卫大都分辨得出,但这纸张上的矿石粉末毕竟量少,铜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不灭生死印 限制文女主求生指南 风萧雨瑟醉云烟 溪水人家绕 墓府秘藏 超级复制系统 核爆中走出的强者 妖夫凶猛 快穿之论攻略的重要性 无极剑圣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