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随笔《五十七》
有一个朋友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
对于第一种,我敬佩至极。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善,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有纠正的意识,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当问题涌现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可笑的,即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他们也会有反思的意识:是不是真的错了呢?我始终感到,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有自我意识、积极反思、积极改良,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的人。我把他们叫做——责任者。
对于第二种人,我也敬佩至极。他们没有自我认识及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是真正完善的人,由于问题从来都不属于他们。假如在生活中他们涌现了苦楚,通常是环境的错、时代的错。假如他们在和他人的关系中涌现了问题,他们通常会认为是恋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人错了,而他们自己是不会错的,常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他们把世界上的人又分为了两种:认同我的人和不认同我的人。我把这类人叫做——受害者。
当然,先有人在这两个极端里。我们都在这两个值的区间里摇摆。说到底这两者的差别就是:人是否能在问题里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转变现状,实现自己想要的成果。然而这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都说生活中所有的苦楚,都是自己的责任。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每个人都有错。道理知道了很多,但是事情一上来的时候,还是会认为他者的错。于是抱怨、恼怒、责备、委屈、烦躁、把持、看不惯,并不断的用这些情绪折磨自己,借以想要完成处分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始终不愿意往看到所有这些不爽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即不愿承认实在自己也有病。
人的生活由三类关系构成:和内在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及和环境的关系。这三类关系都是两者互动共同完成的,两者也都有责任。人们所有的苦楚都是基于这三者的关系不良产生。例如和内在自我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回因于不够努力的自己,产生抑郁、自责、自卑、悔恨、焦虑、迷茫、挫败、自我否定等情绪,不知道为什么,我时常会产生这些莫名奥妙的情绪,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壮大,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那么什么又是自己理想的高度呢?
总之我们不爽的时候,我们假如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一度的沉迷于责备他人和自己,我们就难以转变现状。
朋友送了一剂良药,能根治人类的苦楚,那就是:意识到自己有病,并积极找方子治病。即通过反思和觉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找到相应的转变策略,一改以往惯有失败的模式,并积极举动,就可以转变成果。
我始终信任,人是可以转变现状,并且让自我和成果都越来越好。只有他愿不愿意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差别。我现在就需要找到自己现在状态停止不前的原因,事业、情绪都需要往好好思考。而意识到自己有病的时候,恰正是在人们感到到苦楚和不爽的时候最轻易做到。人们懂得自己,摸索自己,感受自己,通常也是在人们不爽的时候完成。比如说感受到了负面的情绪和碰到了我们不爱好的人与事。
心灵导师们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不爱好的人是来给你做作业的”之类的话,实在这些话是想告诉我们,所有让我们苦楚的人和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们的涌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懂得自己,反观自己,转变自己。即更好地赞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有病。那些负面情绪是来赞助我们的,负面情绪是提示我们往看看内在有什么东西卡住了,然后我们可以把卡住的东西拿掉,让自己的心坎更畅通、更壮大。
那些我们不爱好的人是来给我们做作业的。他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会提示我们往看看我们怎样运用了移情、投射等机制,怎么把最初迷恋关系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人会成为我们有效的镜子反射出我们的问题,让我们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并改良,让自己变得更宽容、和气、亲和力强。
放过自己。尽对的心理健康和尽对的身材健康一样,是个泡沫。我们都有病,但是有病不是让我们自责和自卑的,而是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幸福的。
本章已完成!
久等了,唐先生!
鼙鼓揭天破宋来
lm老师
地球垃圾回收者
1926之崛起
重生八零之盛宠小娇妻
风花醉
岷江风月
灵魂档案
极品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