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长亭送晚(1/2)
“蕺山先生……”>
有儒生对着刘宗周的马车长拜,难过的都快要哭了。>
一直行出五里,到了城外的长亭之后,车队才停了下来。>
在长亭里,送行酒已经准备好了。>
吏部郑三俊,刑部徐石麟,吏部侍郎蒋德璟,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兵部侍郎吴甡,一一走下马车,今日东林可谓是倾巢出动,只为了送刘宗周一程,而在更后面的马车里,黄宗羲,方士亮等人也下了马车,面色忧郁的向前方走来。>
所有人集合完毕,只等刘宗周下车。>
今日天气不错,阳光温暖,但所有人的心情却都是阴郁。>
车帘挑起,刘宗周走下车来。>
阳光下,他形单影只,神情落寞,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眼神中更是有掩饰不住的惆怅。>
站在最前的郑三俊于心不忍,温言劝慰道:“念台不必介怀,此去江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刘宗周幽幽一叹,自从万历二十九年中进士,他几起几落,见惯了宦海沉浮,对尚书侍郎,乃至太子少保早已经没有追求的 了,他并不是因为致仕出京而感到灰心,而是为了当今圣天子执迷不悟,不听劝诫,皇太子储君唐突孟浪,没有节制,大明朝廷毫无中兴气象,反而越发沉沦而感到悲伤。>
皇明将来会如何?>
刘宗周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迷茫,目光看向同样须发斑白的郑三俊:“黄道周之事可安排好了?”>
郑三俊点头:“放心,不日便可成行。”>
原来刘宗周临行前推荐黄道周接替他的位置,继任左都御史,如果不行,那就任詹事府詹事--如果不能监督朝政那便要监督皇太子。>
和刘宗周一样,黄道周也是明末大儒。>
张廷玉等人编修《明史》时赞黄道周为:“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黄道周刚直不阿,屡次犯颜直谏,仕途五起五落,不论性格还是人生轨迹,都和刘宗周差不多。>
黄道周去年告病辞官,此时正在家乡隐居,专心著述。>
郑三俊又补一句:“怕就怕他不肯进京。”>
刘宗周仰头看天:“尽人事,听天命吧……”>
听到这里,兵部侍郎吴甡终于是忍不住了,拱手道:“念台先生也太过悲观了,虽有松锦之败和流寇之患,但我大明圣天子在朝,太子贤能,重正盈朝,依然是中兴气象!”>
众皆无语。>
重正盈朝他们是承认的,不然今日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送行刘宗周,圣天子他们也不敢说什么,但对于太子,他们多多少少却是有点意见的,因此没有人响应吴甡。>
“什么太子贤能?明明是乱政,追逮四策……”>
人群后方却有人高声反驳。>
听到有人提到对太子不满,原本站在路边,一副事不关己,只等把刘宗周送出京师地界就会返程的两个锦衣卫立刻就是一激灵。>
好大的胆子,当着我们的面就敢攻讦太子!>
两个人,四只眼睛立刻就向声音的来源处看去。>
原来是原兵科给事中方士亮。>
“不可妄言!”>
一声怒喝。>
打断方士亮的是刘宗周,他朝方士亮怒目而视。>
方士亮面色涨红,低下头,九十度的深辑,不说话了。>
但两个锦衣卫依然冷冷地盯着他。>
气氛一时紧张了起来。>
礼部侍郎蒋德璟轻轻咳嗽一声,向刘宗周拱手:“方士亮年轻气盛,一时鲁莽,已自知失言,先生不必太过于责怪他。此去江南路途遥远,先生还是早点上路吧。”>
刑部尚书徐石麟、左副都御史方岳贡也都是拱手劝慰。>
明显是转移话题。>
两个锦衣卫相互看了一眼,也觉得没有必要小题大做,现场的不是尚书就是侍郎,这些人都是方士亮的师友,如果他们两人执意为难方士亮,惹恼了这些大人,未必会有什么好处,再者方士亮为什么被罢官,他们也清楚的很,既然方士亮识趣的不说了,他们顺水推舟只当没听见就完了。>
两个锦衣卫哼了一声,不再瞪方士亮,而是看向了别处。>
为方士亮担心的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宗周的书童端出酒壶和酒盅,一一斟满了,刘宗周端起酒盅,正在答应诸君的相送,耳朵里忽然听见隆隆的马蹄声,抬头一看,只见来时的大道上,十几名骑士正疾驰而来。>
当先一人头戴翼善冠,身穿大红龙纹便服,玉带黑靴,腰悬长剑,胯下的雪白骏马尤其醒目。>
“是太子!”>
“太子来送先生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娘娘她人美路子野
吃鬼的人
福晋有喜:四爷,宠上天!
大鹏归来
八零佳妻忙种田薛凌程天源
上吧哮天犬
卦妃天下:殿下,别惹我
殿下专属小丫头
我掌控了灵气复苏
帝羽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