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诸葛亮(2/3)
“不然,老伯,此事晚生很清楚。那时元才只有五岁…”?
“敬修兄,你就不要在前辈面前出弟的洋相了。”?
“这事谁人不知?江南世家昆山旧族徐府公子徐元就是与众不同!真的我熊赐履自叹弗如,望尘莫及!早知你此番来京赶考,我就老老实实呆在孝感不来了。明摆着,你肯定在我的前面!”
话的熊赐履面白无须,清瘦儒雅,也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他是湖北的举子,想参加明年的会试,故而今年早早来了京师,好结识些同年顺便跟京城里的大家们学习。也好明年能够金榜题名。静修是他的表字。?
四十多岁的老儒生程汉斌听了熊赐履的话大是好奇,在一旁催促道:“敬修老弟,你快将公肃贤弟的事来听听呀。”
熊赐履轻笑一声,便道:“话五岁的徐元一日自书馆回家。头脑里只想着老师教的诗了,过自家门槛时被绊倒在地。他的父亲扶起他,笑着:‘跌倒书生’。你们猜猜,元他对了什么…他应声而对曰:‘扶起大学士!’你们,元他有没有志气?当然。有谁能有像无那样的一代弘学巨儒顾亭林先生呢?元日后肯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话时脸上带着颇为羡慕的神情,也是,读书人哪个不想有这种神童事迹留传世间的。
熊赐履往日性格其实比较严肃,不喜这般话,可今天是“江左三大家”之一,又是太常寺少卿的的龚鼎孳请客,又有徐元这种江南少年才子在,因此便兴致勃勃了。
?徐元是江南昆山世代富豪徐家子弟,时人都称徐家是前明嘉靖朝首辅徐阶的后代,昆山之地又风盛重。当世大儒顾炎武更是徐元的舅父,所以徐元少年之时就得名师指点,十二岁时就以秀才身份考举人。他诗双妙,人又生得风流倜傥,江南的骚客人无不为之倾倒,若徐元早生二三十年,谁敢他不是称雄于江南坛的钱谦益或龚鼎孳呢??
“老夫曾听牧斋兄起过元的趣事,他年纪便立志要考举人,乡人便问道:“年纪就要做官,到底想做多大的官?”元不假思索:“做阁老。”众人便嘲笑起来。以为元这孩太过狂妄,于是一人便挖苦:“未老思阁老”,不想元脱口对道:“无才做秀才。”逗得众人大窘,原想讥笑他。反被他将了一军。此事当真是绝妙,老夫听后也笑得捧了肚子。”?
请来的几人中,龚鼎孳对徐元最为欣赏,一来他是钱谦益向自己推荐的,二来其舅父又是顾炎武,仅凭这两点就不能不让龚鼎孳对徐元格外赏识。况这徐元又确是有状元之才,只怕明年会试必中,殿试也能独占鳌头。他本就是没脸皮之人,当下也不管什么辈份了,笑着问徐元道:“元弟,你此番赴京赶考,你舅父亭林先生同意吗?”?
闻言,徐元一脸的认真道:“大乱之后,人心思定。眼见得大清已坐拥大半江山,即将天下一统,疗疮痍。苏民气、安天下,我辈正是大有用武之处!至于我舅父,他一生身涉万里,名满天下,对世俗官场名利已看得很淡了。舅父要拔足西行,笃志经史,并不坚决反对我们兄弟出仕,足见人心思定已是不可逆转了。再者,我等恰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之时,且不博取功名、封妻荫子,就是那句老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也正用得着呀。我辈怀腹经纶,偌能为国为民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好事,也不枉此生了。”完,看向熊赐履,“敬修兄想必也有同感吧?”?
熊赐履正色道:“正是!大清坐天下已成定局,但大清若要治国平天下,非孔孟程朱圣道不可,我辈愿为此出力流汗,至于功名利禄则是身外之物,我辈出仕不是为了孔方兄,而是为了胸中抱负!”
龚鼎孳听得高兴,合掌道:“好,好,不愧都是少年才俊,均是心有大抱负之人。你们得不错,大清一统天下已是定局,南明******不过苟延残喘,断然成不了气候的。老夫不妨再告诉你们,朝廷即将对西南大举用兵,快载一年半载,慢则三五年,这天下必将一统,到时,你等少年才俊正好放手施展胸中抱负,为大清江山社稷,为天下黎民谋福若老夫没有看错,你等他日必为朝廷栋梁,成就绝不下于老夫!来,为几位他日的朝廷栋梁干一杯!”
徐元和熊赐履等人忙端起酒杯起身与龚鼎孳一饮而净,坐下后,徐元和熊赐履脸色都有些泛红,显是为龚鼎孳所兴奋。
老儒生程汉斌落坐后却是有些担心的问道:“龚大人,西南真的不能成事了?”
程汉斌所问让龚鼎孳心下有些不快,他方才得明白,大清一统天下已成定局,这老儒生怎的还要多此一问。心下不快,嘴中却道:“若无孙李内讧,或还能划江而治,尔今却是想成事也难了。”
程汉斌点了点头,没有注意到龚鼎孳神情有些不耐,仍道:“不过李定国虽是流贼贼出身,但其还是有雄才的,当年两蹶名王,声势极盛,恐孙可望难胜于他”
话还没完,就被龚鼎孳打断了,不屑道:“李定国胜又如何,败又如何?难不成还能以一己之力阻我大清一统天下?你们且放心的读书,放心的为我大清效力,勿需担心大势会有反复。我大清好比当年的魏国,他南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炮灰太轻狂:帝尊,不约
女总裁的逍遥高手
抵达
万古第一龙
[综英美]人生赢家是假的
玄学王妃算卦灵,禁欲残王宠上瘾
穿越异界,被诅咒人偶召唤了
拯救上神计划
蕙质兰曦
御兽进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