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双壁(2/3)

统,在有风的时候,就利用风力,没有风的时候,就用骡马拉磨。看到不用骡马,这磨盘凭着风力就能工作,这让汉家屯的军户瞪直了眼,他们以往哪里见过这种器物?所以,从此以后人人对刘公子是敬畏不已!

如今这两个风力磨坊都已经成为了汉家屯的标志了,外来的人们来到汉家屯,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参观,然后啧啧称奇。每当他们好奇的问起造价时,“一百五十俩!”汉家屯的人总是自豪大声的回答,惊得这些外来人又是脸如土色,赞叹道:如此巨款,也就是汉家屯才造的起!

而且不止与此,在风力磨坊建设成功后,刘长乐又兴冲冲的跑到铁矿场,拉着军匠总旗韩立功就是一顿口沫横飞!在铁矿场里他又指导建设起了“滑车”、“吊车”。这滑车工艺也是简单,直接在矿产铺了两条硬木木轨,上面安置木轮骡车,一次拉走的矿石就可以达到千斤!这比起以往人们用鸡公车推,肩膀扛,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还有那“龙门吊车”,也是用大木支架,支点横置长硬木,一头长,一头短,转运千斤矿石轻而易举!在刘公子的改建后,铁厂工作效率的提升随即带来了铁矿场生产量的猛增,现在的韩立功简直视刘公子为天人,经常有时不时的跑到汉家屯来找刘公子解决一些技术方面的难题。

听着赵天齐的介绍,于望心里嘀咕:“奇器图?没听过,不过这里起码有一条是应用了杠杆原理,看来是本好书!以后要普及这本书啊!知识就是力量,此话真理无双!”

于望所不知道的是,奇器图这本书是本朝人王徵所作,在崇祯元年刊刻发行。王徵此人可谓是明代科学家,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为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以中介绍西方机械的专著,其中介绍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讲述了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如天平、杠杆、滑轮、轮盘、螺旋和斜面等。

而这个刘公子家世良好,平时吃喝不愁,以往他唯一的爱好是“奇技淫巧”,他第一次接触到“奇器图”这本书就入了迷。偏生他家里管教严厉,硬要他学习四书五经,八股策论,指望他以后考上进士来光宗耀祖,所以他在家里历来也是颇为“不孝”。

自从刘长乐来到了汉家屯后,看到自己各种奇思妙想都能完美的实现,由此带来了汉家屯各方面的生产改善,据现在这刘公子是志得意满,乐不思蜀,就犹如老鼠掉进了米缸,得以一展身手,在汉家屯一呆就是大半年,赖着就不走啦!

听闻赵天齐如此述,于望笑了,点头道:“人才啊!人才是什么?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人才是长期的回报!如此宝贝,就算他自己要走,咱也得扣押下来,哪能放跑了?”

“呵呵呵”,“哈哈哈”,顿时在这个面摊里响起了大伙会心的嬉笑声。赵天齐笑声过后,又是道:“咱汉家屯除了刘长乐公子,就刘青山公子也是不得了!现在外面人们都称呼他们为汉家屯‘二刘双壁’!”

听到赵天齐到自己姐夫,于望也好奇了,又是询问缘由。原来这刘青山也不是省油的灯,那刘长乐不是整天捧着一本“奇器图”么,这刘青山却是埋首一本北魏年间的书“齐民要术”。

明面上这赵天齐是汉家屯的农业生产指导,但他其实也就是平时有点土经验,有点管理组织能力而已。基本上平时赵天齐都是被刘青山指导。

今年开春,汉家屯在刘青山的指导下,田地里除了种了春麦外,还有一些野地及田间地头,低洼地,都大规模的种上了大豆和油菜,紫花苜蓿和芜菁等。

如今已经入秋,这苜蓿、油菜早已经收割了,到这里,赵天齐不无遗憾的道:如果于望大人早来一个月,就可以看到遍布原野的油菜花了,那一片片的金灿灿,才叫美!

那为什么要种这些植物呢?据刘青山的法是:苜蓿和芜菁可以喂猪,是优良的饲料,而苜蓿适应性强,一年可收割二、三次,向来被誉为牧草皇后,对汉家屯的牲畜养殖发展会起很大的作用!不但如此,大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都可以改良土壤的特性,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肥力,增进农作物的产量。

对于种豆可以肥田的经验,赵天齐这老农户自然知道,只不过是不知道这书上还有记载,原来老祖宗早已经把这些农业生产技术都写在书上了?从那以后,赵天齐也开始学习这齐民要术了。

刘青山在指导了种牧草后,又开始指导如何养猪。赵天齐还记得刘青山当时摇头晃脑的的样子:“《齐民要术》有云:圈不厌,圈则肥疾。又云:猪多,总设一大圈,细分为圈,每圈止容一猪,使不得闹转,则易长也。”

用白话,他就是提议对猪儿实行高密度饲养,每间圈舍多养几头猪,可使猪儿容易长肥,只要注意卫生,便不会有瘟疫问题。

而且早在七月底的时候,苜蓿和芜菁等物就开始收获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作物调配成地饲料优良,汉家屯现在的猪早已是吃芜菁和苜蓿等配成的饲料了,事实证明了,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和美女在一起的日子 校花的超能男佣 明与理 不想当歌手的演员不是好反派 暗域 传奇打工者 纵她骄矜 随身带着地狱 分卫时代 踏道巅峰